2011届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仿真试题二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78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1/9/14

1.选择题(共3题)

1.

如图,在Rt△ABC中,∠ACB=90°,BC=3,AC=4,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CE的长为( )

2.

已知下列命题:①若A>0,b>0,则a+b>0;②若a≠b,则a2≠b2;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④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个数是(       )

3.

已知下列命题:①若A>0,b>0,则a+b>0;②若a≠b,则a2≠b2;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④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个数是(       )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三] (15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微斯人,吾谁与 (4)暂凭杯酒精神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题3】.甲、乙两文作者都有相同的境遇,那就是都遭受了贬谪的痛苦,但是他们的思想积极乐观,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主要表现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文:
乙文:
【小题4】.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那么你将会如何面对呢?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莱茵河为何总是清的

陈亦权

(1)德国莱茵河素来以清澈闻名。在德国境内,莱茵河畔有大大小小不少于3000家企业,它们生产的污水也绝不在少量,然而,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

(2)在许多国家的企业界看来,污水处理都是一种成本负担,因为要处理污水,就势必要采购大量设备和仪器,增加用地,还有建设工程,还要长期配备人工,电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消耗也不少。然而,对于德国的企业来说,处理污水却并不意味着增加成本负担,而是一种能够收取回报的产业投资。

(3)在杜伊斯堡这座德国最大的内陆港城市,以两家大型药品厂和一家造纸厂为例,这三家企业都没有在自己的厂区兴建污水处理系统,而是三家合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使之成为一家独立的股份制企业,再由政府派人、出钱来管理和监督,政府占其中33%的股份,三家企业分占余下的股份。

(4)这样一来,本来是三家企业各自承担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现在变成了三家合力承担。接下来,附近有新的企业成立,或者有企业准备新建污水处理系统时,政府就会向他们提议,不比自己新建,只需要挖一条管道把污水排进那三家企业合力兴建的污水处理厂就可以了。虽然这家企业今后每年得交一笔为数不少的费用,但与兴建污水处理系统所需要的经费比起来,实在是不值得一提。而污水处理厂所收到的这笔污水处理费用,就是它所创造的效益。

(5)同样以杜伊斯堡市为例,这座拥有53万常住人口的城市,每年要产生约数千万吨生活污水,如果这些生活污水直接排进莱茵河,相信莱茵河水将很快变成黑色。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杜伊斯堡市民的生活用水也是要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科学合理铺设的地下管道,将整个城市的生活污水引向几个固定的污水处理厂。

(6)当然,市民并非无偿享用这项待遇,他们在缴纳水费的同时,还得根据各自的使用量缴纳50%的污水处理费。对于这笔有明确用途而又为数不多的增收费用,全德国无一人提出反对。而增收的这个费用,又成了污水处理厂的利润。

(7)因为有利可图,德国的企业非常乐意兴建污水处理厂。再以杜伊斯堡市为例,到2010年,全市范围内已经有30座大型污水处理厂,还有更多的企业申请兴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政府职能暂停污水处理厂的审批。

(8)杜伊斯堡市市长阿道夫·绍尔兰德的解释很能给人一些启迪:“如果一提公益就意味着要增加某些人的负担,显然这不是真正的公益。我们提倡但不依靠人们主动去做公益事业,也不施压逼迫人们去做,而是用我们的智慧去规划和部署,让公益事业也成为一种营利事业,从而实现真正的公益。”

(9)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莱茵河为什么总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也不难理解,同样作为一个国家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为什么总是那么“污不忍睹”!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莱茵河“总是清”的原因。
【小题2】本文主要运用的________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德国杜伊斯堡市_______、__________两种污水处理情况的。
【小题3】第一段“莱茵河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澈呢?”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小题4】“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结果也变得迥异。”其中“同一件事”指的什么事?“不同的处理方式”指的是哪些处理方式?
6.

   退步与向前

王也

(1)唐朝布袋和尚《插秧诗》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布袋和尚是从现实劳动中退步插秧的情境来阐述参禅的境界。

(2)社会在进步,人类在进步,每个人的成长也是在进步,当人们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时,非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不可。如果是非达到不可的,能停下来甚至退下来想想,就可以另辟蹊径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道路,何必非去挤独木桥不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如自唐朝始的科举,多少学子为此而孜孜不倦、刻苦学习熬成白头?因此出现了范进中举而精神失常的情况,更多的是像孔乙己一样的心不如愿,贫困潦倒。但是,也有不少学子知难而退,却取得非凡成就。

(3)作家刘诚龙做过一次有趣的调查,他把两份名单给人看,问是否熟悉这些人名。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结果,被调查者多数对第一份名单中的人一无所知,而对第二份名单耳熟能详。谜底最后揭晓: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第二份里的人,全是当时的落第举子!

(4)想当年,第一份名单上的人多么显赫啊!但由于在官场上的打磨,以致状元郎归于平庸,湮没无闻。而第二份名单中的人,名落孙山,与高官厚禄无缘。但是,他们很快调整心态,在逆境中奋起,有的成为思想家,有的成为文学家,有的成为农民领袖,有的成为一代枭雄,声名鹊起,载入史册。

(5)不少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农人插秧,一步步倒退,退到最后,秧便插好了,看起来是退步,实则是向前。船舶前行,双桨却往后划动;箭拉得越往后,射出的距离就越远……

(6)不少青年人有着远大的理想,更有不少到处碰壁还执迷不悟。我们要鼓励勇往直前,也要劝告毫无进展的人及时认清方向转型,善于退步,才能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电视剧《潜伏》中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退,有时是为了更好地进。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第三段所举事例具有怎样的作用?
【小题3】仿照第五段划线句,再列举一个事例。
【小题4】你是如何理解第六段“退,有时是为了更好地进”这句话的?
【小题5】请简述本文的论述过程。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7.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据朋友介绍,他们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大家问都玩了些啥,他们介绍了几项: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等。还有一些旅游者在“农家乐”乱停乱画,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主管部门加大宣传引导和规范管理的力度。

(1)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假如游客出现了不文明的现象,你应说一句怎样简明、得体的话。 
(3)请你推荐一个富有乡土特色的旅游景点,并撰写推荐的理由(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0字左右) 
(4)活动中,面对眼前春意盎然的新农村美好景象,相信你也会触景生情,请写几句话表达一下内心真实感受,并恰当引用下面两句诗中的任一句。 
①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作文(共1题)

8.
写作
请以“我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 可以写你的见闻、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 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