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王伟同学正在做“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的探究实验,他设计的实验如图,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

(1)请你根据你的认识猜测:这个探究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_________作用。
(2)这个实验可以证明,说明呼出的气体中______的含量较多。气体成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你根据你的认识猜测:这个探究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_________作用。
(2)这个实验可以证明,说明呼出的气体中______的含量较多。气体成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准备测定的食物是花生和玉米.他们为了防止热量的散失,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即在锥形瓶外套上了一个易拉罐罩,设计如图所示,请你帮助他们回答下面问题:

(1)请将核桃仁的能量计算出来填入表中。实际测量结果总是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理论上该食物所含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所选择的食物应该是易__________的。从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该实验只测量一次结果并不可靠,为了减少误差,应该_______________。
(3)怎样做到尽量减少花生燃烧过程中能量的损失?_____________。
种子 | 食物 质量 | 水量 | 燃烧前的 水温℃ | 燃烧后的 水温℃ | 测定的热量 |
花生仁 | 5克 | 100ml | 20 | 30.6 | 4452焦 |
核桃仁 | 5克 | 100ml | 20 | 33.2 | ______焦 |

(1)请将核桃仁的能量计算出来填入表中。实际测量结果总是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理论上该食物所含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所选择的食物应该是易__________的。从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该实验只测量一次结果并不可靠,为了减少误差,应该_______________。
(3)怎样做到尽量减少花生燃烧过程中能量的损失?_____________。
3.
李杨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测量胸围差”的实验:
(1)测量时,软尺的位置会影响“胸围”的准确度.图1分别表示不同小组测量时软尺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某受测者的胸围测量数值如下,则该受测者的胸围差是______厘米。
(3)图2为胸腔示意图。胸围差不能反映出图中所示胸腔______径的变化,这说明,胸围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
李扬同学还想了解和探究他生活周围的空气质量,采用了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方法,下面是他们小组成员在五处各抽测一平方厘米的粒子数。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单位:个/平方厘米)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他生活的周围空气中每平方米所含的尘埃粒子数为______。
(5)为了让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粘附在载玻片上,采集前要在载玻片正面均匀的图上一层薄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采用的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图为某一取样点,则其中的尘埃粒子数为________。

(7)由于采集的粒子过小,所在计数需在_____下进行。
(8)如果你想实验更准确,应采用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
(9)如果该地区污染程度较大,应怎样改善空气质量,请你提出合理建议(一条):__。
(1)测量时,软尺的位置会影响“胸围”的准确度.图1分别表示不同小组测量时软尺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某受测者的胸围测量数值如下,则该受测者的胸围差是______厘米。
状态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尽力深吸气时 | 90 | 91 | 92 |
尽力深呼气时 | 78 | 77.4 | 77 |
(3)图2为胸腔示意图。胸围差不能反映出图中所示胸腔______径的变化,这说明,胸围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
李扬同学还想了解和探究他生活周围的空气质量,采用了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方法,下面是他们小组成员在五处各抽测一平方厘米的粒子数。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单位:个/平方厘米)
尘埃粒子数 | 10 | 8 | 9 | 7 | 6 |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他生活的周围空气中每平方米所含的尘埃粒子数为______。
(5)为了让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粘附在载玻片上,采集前要在载玻片正面均匀的图上一层薄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采用的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图为某一取样点,则其中的尘埃粒子数为________。

(7)由于采集的粒子过小,所在计数需在_____下进行。
(8)如果你想实验更准确,应采用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
(9)如果该地区污染程度较大,应怎样改善空气质量,请你提出合理建议(一条):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