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把章鱼和虾放在大鱼缸里,中间放一块玻璃板,使章鱼能从鱼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当它刚看见食物时,只是扑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碰,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捉食物,多次碰撞后,才能越过玻璃板去捕捉小虾。
资料二: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鸡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换用狗做测试,比鸡容易获取食物。

(1)章鱼在分类上属于_____动物,章鱼的捕食行为是_____行为,是由章鱼体内的_____决定的。
(2)章鱼、鸡与狗越过障碍而获取食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都属于_____为。这是动物在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和_____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
(3)上述实验证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_____,_____行为越复杂,越能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4)以上资料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_____。
资料一:把章鱼和虾放在大鱼缸里,中间放一块玻璃板,使章鱼能从鱼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当它刚看见食物时,只是扑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碰,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捉食物,多次碰撞后,才能越过玻璃板去捕捉小虾。
资料二: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鸡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换用狗做测试,比鸡容易获取食物。

(1)章鱼在分类上属于_____动物,章鱼的捕食行为是_____行为,是由章鱼体内的_____决定的。
(2)章鱼、鸡与狗越过障碍而获取食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都属于_____为。这是动物在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和_____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
(3)上述实验证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_____,_____行为越复杂,越能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4)以上资料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_____。
2.综合题- (共2题)
2.
孑孓是蚊的幼虫,适于生活在水中。几位同学正对孑孓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的问题争论不体:有的认为需要空气,有的认为不需要空气。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该问题。

(1)他们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作出的假设是:_____
(3)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相同的河水
②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细密铁丝网罩住,另取20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4)根据实验现象:甲一段时间后子孓衰弱死亡乙一段时间后孑孓正常生活。这几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
(5)该探究实验中变量是_____,乙组在实验中起_____作用。实验中,每个烧杯里放入20只孑孓而不是放一只的目的是_____。
(6)孑孓将来发育成的蚊子,蚊子和蜘蛛同属于_____动物。该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

(1)他们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作出的假设是:_____
(3)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相同的河水
②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细密铁丝网罩住,另取20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4)根据实验现象:甲一段时间后子孓衰弱死亡乙一段时间后孑孓正常生活。这几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
(5)该探究实验中变量是_____,乙组在实验中起_____作用。实验中,每个烧杯里放入20只孑孓而不是放一只的目的是_____。
(6)孑孓将来发育成的蚊子,蚊子和蜘蛛同属于_____动物。该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
3.
凯巴森林中生活着黑尾鹿、狼等动物,为了发现野生黑尾鹿群,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把上述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补充完整:_____→_____→狼。
(2)事实表明: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_____的关系。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_____。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先是因为狼群数量的骤减而_____,后则因植被的减少而减少。人们应该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_____中有重要作用。
(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还有_____,_____。
(4)鹿是群居的哺乳动物,具有_____行为。该类行为的重要特征是: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有的群体中还形成了_____。

(1)把上述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补充完整:_____→_____→狼。
(2)事实表明: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_____的关系。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_____。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先是因为狼群数量的骤减而_____,后则因植被的减少而减少。人们应该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_____中有重要作用。
(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还有_____,_____。
(4)鹿是群居的哺乳动物,具有_____行为。该类行为的重要特征是: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有的群体中还形成了_____。
3.单选题- (共10题)
10.
某校实验小组探究四种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下表结果,分析数据可知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动物 | 甲 | 乙 | 丙 | 丁 |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 75 | 158 | 32 | 6 |
A.甲→乙→丙→丁 | B.乙→甲→丙→丁 |
C.丁→丙→甲→乙 | D.甲→丁→丙→乙 |
11.
下列对动物类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身体呈辐射对称 |
B.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
C.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表面有外套膜 |
D.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
12.
我国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生物种类繁多。有关下列四种生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剑尖枪乌贼身体柔软,是软体动物 |
B.细点圆趾蟹具有保护内部器官的甲 |
C.巴浪鱼呼吸时,口和鳃盖同时张合 |
D.黑脚信天翁体内的气囊可辅助呼吸 |
13.
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人类的好朋友。一只青蛙一年平均要吃掉15000只昆虫,其中绝大多数是害虫。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 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小蝌蚪用鳃呼吸 |
B.雄蛙鸣叫是为了求偶抱对 |
C.雌蛙产生在水中的卵是受精卵 |
D.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资料分析题:(1道)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