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

(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_____。
(2)打断“鹅颈”后,瓶内的肉汤腐败的原因是_____。
(3)如图所示的过程也可以看作一组对照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_____(填写字母)。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_____。由此,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方法是_____(填写字母)。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

(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_____。
(2)打断“鹅颈”后,瓶内的肉汤腐败的原因是_____。
(3)如图所示的过程也可以看作一组对照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_____(填写字母)。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_____。由此,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方法是_____(填写字母)。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
2.单选题- (共5题)
4.
自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一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至今已有2700多个自然保护区。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
B.是“天然旅游圣地”,可以开发旅游 |
C.是“活的自然博物馆”,可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 |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
3.填空题- (共2题)
7.
根据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问题: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状的_____构成;辨认它的前端可根据_____所在的位置;用手触摸蚯蚓腹面会感觉有许多小突起,即_____,辅助蚯蚓的运动。蚯蚓的运动方式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水擦拭蚯蚓的身体以保持体表湿润,其原因是________。
(3)蚯蚓吃土壤中的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者。
(4)若要探究蚯蚓走迷宫是否是学习行为,至少要用2条以上蚯蚓做实验,这种做法是为了设置_____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探究蚯蚓是否喜欢湿润的土壤,实验变量是_____。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状的_____构成;辨认它的前端可根据_____所在的位置;用手触摸蚯蚓腹面会感觉有许多小突起,即_____,辅助蚯蚓的运动。蚯蚓的运动方式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水擦拭蚯蚓的身体以保持体表湿润,其原因是________。
(3)蚯蚓吃土壤中的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者。
(4)若要探究蚯蚓走迷宫是否是学习行为,至少要用2条以上蚯蚓做实验,这种做法是为了设置_____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探究蚯蚓是否喜欢湿润的土壤,实验变量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5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