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275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2/2/27

1.选择题(共4题)

1.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朋友曾赠给我一幅画作,被我置于书房里,每每心情烦躁的时候,我望上两眼,心情立马安静下来。画上, 。朋友把这幅画命名为《红鲤静卧一溪云》。   ①仿佛在与这一溪云攀谈 ②一尾红鲤静卧其间 ③白云如在浣溪的白纱 ④溪水间 ⑤张着嘴 ⑥一条流水淙淙的小溪
A.②⑤⑥①④③B.④②⑤①⑥③ C.⑥③④②①⑤D.⑥④③②⑤①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全区各学校教师纷纷加入到“阅读经典,亲近母语”的读书活动中去,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B.这位来自农家的残疾孩子孜孜不倦地在求学道路上探索前行,用自己的方式对成才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
C.为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数百名志愿者走上街头,指手画脚劝导交通倡行文明。
D.从新城区到老城区,沿街庄重典雅的建筑,精致中透着秀气的园林,温文尔雅、朴实守礼的市民使游客们的喜悦油然而生。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C.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D.“米”从哪里来?一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二是他人或前人提供的资料;三是以生活和资料为基础的想像。
4.

甲车行驶30km与乙车行驶40km所用时间相同.已知乙车比甲车每小时多行驶15km,设甲车的速度为xkm/h,依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 《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 ②歇:消散。 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无阙处(___) ⑵虽乘御风(___)
沉鳞竞跃(___) ⑷夕日欲(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小题3】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