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文言文阅读
【小题1】用“/”给下列句子表明朗读停顿(每句一处)。
(1)余 /常 于 土 墙 凹 凸 处
(2)子 之插 花 /能 备 风 晴 雨露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 (2)鞭数十 ( )
(3)案头瓶花不绝( ) (4)觅螳螂蝉蝶之属(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2)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小题4】甲乙两段有人都用“闲情记趣”作为它们的标题,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中的“情趣”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是: 。
不同之处,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
甲: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注释〗①芸:即陈芸,沈复的妻子。②盍(hé):何不。③踯躅(zhí zhú):徘徊,一个人在某一地方来回走。④作俑:制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小题1】用“/”给下列句子表明朗读停顿(每句一处)。
(1)余 /常 于 土 墙 凹 凸 处
(2)子 之插 花 /能 备 风 晴 雨露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 (2)鞭数十 ( )
(3)案头瓶花不绝( ) (4)觅螳螂蝉蝶之属(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2)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小题4】甲乙两段有人都用“闲情记趣”作为它们的标题,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中的“情趣”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是: 。
不同之处,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
3.名著阅读- (共1题)
7.
《老人与海》是 写的一篇中篇小说,它记叙的是一位老年古巴渔夫,古巴老渔夫 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 ,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 的袭击,最后 。
2. 写出《伊索寓言》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说说它的寓意。
我最喜欢 的故事,它的寓意是
2. 写出《伊索寓言》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说说它的寓意。
我最喜欢 的故事,它的寓意是
4.综合性学习- (共1题)
8.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小题1】口语交际中委婉的拒绝别人的要求是需要技巧的。想想看下面的情境,那位女士是怎样回答的: ( )
两位男士在谈话,其中一个说:“在家里妻子不让我抽烟,真难受。”边说边拿出香烟,问旁边的女士:“我能抽烟吗?”女士笑了笑,回答了一句话,既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幽默,引得两位男士笑了。女人的回答是:
【小题2】(小题2)表弟在家读报:“一名日本老兵在华忏(qiān)悔时披露了日军侵华期间一些鲜(xiān)为人知的暴行……”小林听后,对表弟说:“你读错了,这里的‘忏’应该读 ,‘鲜’应该读 。”(请填上正确的拼音)
【小题1】口语交际中委婉的拒绝别人的要求是需要技巧的。想想看下面的情境,那位女士是怎样回答的: ( )
两位男士在谈话,其中一个说:“在家里妻子不让我抽烟,真难受。”边说边拿出香烟,问旁边的女士:“我能抽烟吗?”女士笑了笑,回答了一句话,既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幽默,引得两位男士笑了。女人的回答是:
A.嗨,你害人又害己呀﹗ | B.看,没见写着“禁止吸烟”! |
C.你夫人还没有把你管教好吧。 | D.先生,你像在家里一样。 |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