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该小组将l8条大小相当的金鱼,按表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

(1)根据实验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____条,该实验探究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____。
(2)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图中X的数值为____。
(3)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增加每组的统计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实验的___________。
(4)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高金鱼浮头次数会越_______。
(5)鱼类身体两侧具有感知水流方向的结构是_______。

(1)根据实验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____条,该实验探究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____。
(2)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图中X的数值为____。
(3)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增加每组的统计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实验的___________。
(4)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高金鱼浮头次数会越_______。
(5)鱼类身体两侧具有感知水流方向的结构是_______。
2.
下图甲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乙表示图甲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
(2)若图甲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 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4)根据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写出图乙表示的食物链(用A、B、C、D四个字母表示):______
(5)图乙中的A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

(1)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
(2)若图甲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 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4)根据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写出图乙表示的食物链(用A、B、C、D四个字母表示):______
(5)图乙中的A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
3.
在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里,生命现象错综复杂。下图是某些生物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四种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____(填序号),一般由____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所组成。
(2)②与①、④的结构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__,其生殖方式是__生殖。
(3)细菌中的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能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____。
(4)①和④所代表的生物与细菌相比,其细胞的核质由核膜包被,所以属于________生物。

(1)上图四种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____(填序号),一般由____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所组成。
(2)②与①、④的结构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__,其生殖方式是__生殖。
(3)细菌中的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能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____。
(4)①和④所代表的生物与细菌相比,其细胞的核质由核膜包被,所以属于________生物。
4.
下图是蚯蚓、河蚌、蝴蝶、蜥蜴和狼五种动物的分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①______; ②________;
(2)以上五种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其分类依据是动物体内是否具有____。
(3)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在分类上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动物。
(4)下列动物中与河蚌的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____)
(5)蜥蜴在陆地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_______。
(6)从进化的角度看,通过蜥蜴与狼的比较,说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由低等到高等。

(1)请将上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①______; ②________;
(2)以上五种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其分类依据是动物体内是否具有____。
(3)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在分类上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动物。
(4)下列动物中与河蚌的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____)
A.虾 | B.章鱼 | C.蜘蛛 | D.大鲵 |
(6)从进化的角度看,通过蜥蜴与狼的比较,说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由低等到高等。
2.资料分析题- (共1题)
5.
资料一:乌鸦会从高处把坚果扔到水泥地面上摔碎,从而轻松地吃到里面的果仁。有些坚果特别硬,不容易摔碎,乌鸦会有更好的办法:它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等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为安全起见,它还会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去享受美食。
资料二:在母鸡孵卵期间,把鸡窝里正在孵化的卵全部移走,母鸡照样趴在鸡窝里孵卵。请分析回答:
(1)资料一中,乌鸦的这种行为从目的看属于______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属于_____行为。
(2)刚出生不久的乌鸦不能完成这种行为,这说明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____ 而获得。
(3)资料二中,母鸡的孵卵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属于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 决定的。
(4)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下列动物行为体现社会行为的是_____________
资料二:在母鸡孵卵期间,把鸡窝里正在孵化的卵全部移走,母鸡照样趴在鸡窝里孵卵。请分析回答:
(1)资料一中,乌鸦的这种行为从目的看属于______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属于_____行为。
(2)刚出生不久的乌鸦不能完成这种行为,这说明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____ 而获得。
(3)资料二中,母鸡的孵卵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属于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 决定的。
(4)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下列动物行为体现社会行为的是_____________
A.孔雀开屏 | B.乌贼释放墨汁 | C.雌、雄蛙抱对 | D.蜂群中的蜜蜂各司其责 |
3.单选题- (共13题)
7.
下图为小刚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它能组成生态系统吗?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种类少,不能组成生态系统 |
B.生物数量少,不能组成生态系统 |
C.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是生态系统 |
D.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所以是生态系统 |
8.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一丙一乙一甲 |
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 |
C.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丁和甲的数量增加 |
D.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甲 |
13.
洛阳嵩县白云山森林公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区共有陆栖脊椎动物4纲、28目、69科、204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黑鹳、金雕、金钱豹等10种。这主要体现了
A.物种多样性 | B.环境多样性 | C.生态系统多样性 | D.遗传多样性 |
15.
下图是美国学者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首先把水加入500 mL的烧瓶中抽出空气,加入混合气体,然后把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混合气体进入图示右侧的烧瓶中。连续火花放电一周,冷却后产物沉积在B处的烧瓶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实验装置中A内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 |
B.采用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 |
C.米勒在实验装置B处找到了容器中原先不存在的多种氨基酸 |
D.米勒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大分子 |
17.
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下图表示几种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戊 |
B.丁的结构比戊复杂 |
C.甲和乙都是由丙进化来的 |
D.甲最有可能是水生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资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