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724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17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A.一次,小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明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
C.小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D.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一“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E.小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
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1)根据上述材料,总结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请在横线上填写序号)______。
(2)小明设计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什么?______。
(4)小明在D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什么?______。
2.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将4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标签纸后分为A、B两组,A组编码1号和2号,用于检测教室的空气,B组编码3号和4号,用于检测笔帽。
第二步:将4个培养皿做如下处理。
组号
培养皿号
操作
A组
1号
置于教室讲桌上,打开盖10分钟后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2号
置于教室讲桌上,不做处理,同1号一起置培养箱培养
B组
3号
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4号
打开盖,不做其他处理,与3号同时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第三步: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这两组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________号。A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B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4号培养皿做“打开盖”这一步是多此一举,你认为是否需要做这一步?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3)下图是三天后观察到的A、B两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观察1号培养皿发现,菌落〔1〕呈黑色、绒毛状,应该是__________菌。
3.
如图为某同学“观察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后,画出的几种细菌和真菌的结构模式图,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用放大镜观察图A,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______
(2)不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是______,它只能寄生在图______所代表生物的细胞中。
(3)属于原核生物的是图______。有些这类生物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它的______,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4)能进行孢子生殖的是图______中的生物。
(5)图中ABC三类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被称为______。
4.
下表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表中的“百分比”是我国已知种类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百分比),据表回答:
类群
我国已知种类
世界已知种类
百分比/%
哺乳动物
581
4342
13.38
鸟类
1244
8730
14.24
鱼类
3862
19056
20.3
 
(1)在已知种类中,我国占世界百分比最高的动物类群是_____。
(2)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_____,其最主要特征是_____。
(3)上述资说明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

2.单选题(共7题)

5.
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个类群。下列有关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类群1可能是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生活
B. 类群2属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种类可用于酸奶、泡菜的制作
C. 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但都是真核生物
D. 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6.
如图表示的是人体的屈肘动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1、2分别表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B.前臂骨和上臂骨通过2两端的肌腱连接起来
C.完成屈肘动作时,1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
D.在屈肘动作中1 和2是相互配合活动的
7.
珍妮•古道尔在非洲原丛林观察到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作为食物,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实例与上述的动物行为类型相同的是(  )
A.小鸟喂鱼B.机器人学弹琴
C.老马识途D.蜘蛛结网
8.
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次数越少
9.
某学习小组的小宇同学找到了四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其中所涉及到的动物属于恒温动物的成语是(  )
A.(虎)头(蛇)尾B.(鹬)(蚌)相争
C.(蛛)丝(马)迹D.(鸡)(犬)不宁
10.
生物生活的环境可以是海洋、森林、荒漠、草原等,这体现了
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种群多样性
11.
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可用孢子繁殖新个体
B.采用嫁接繁育果树的优点是保留了亲代的优良性状
C.受精的鸟卵中能够发育成胚胎的是胎盘
D.青蛙生殖、发育的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3.填空题(共3题)

12.
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将同时死去的10条小金鱼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的5条小金鱼灭菌后放在无菌的塑料袋内保存起来,乙组的5条小金鱼被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部,数十天后,发现乙组的5条小金鱼全腐烂了。请根据实验答问:
(1) 本实验可证明腐生生物细菌能将________的遗体__________。
(2) 该实验中的实验组是________组,对照组是________组。
(3) 该实验中甲、乙两组为什么要选用同时死去的5条小金鱼?因为实验时要控制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
13.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请分析下面资料并回答:
资料一:幼狮天生的利爪能够帮助它成功狩猎,本能地突袭那些引起它注意的目标,这非常有利于它的生存。然而,要想完全掌握狩猎技巧,还需要不断实践以积累经验。
资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进行交配。否则,会因寿命短暂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实现的。
(1)资料一说明______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学习行为的优越性在于使动物能够______。
(2)资料二中,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能散发这种“气味”的物质在生物学上叫做______,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______。
14.
地球上的动物千姿百态,各种动物以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请根据下图中的动物,分析并回答问题:

(1)根据动物体内______的有无,可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请写出图中所有的无脊椎动物______。(请填写图中的字母)
(2)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有所不同,如D用______呼吸,C主要用______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3)图中具有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动物是______。(请填写图中的字母)其发育过程是______。
(4)图中E大脑发达,行为复杂,幼年时期就会模仿同类,学会用树枝“钓”白蚁。根据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来划分,这种行为属于______。
(5)请将上述动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为:______。(请用图中的字母填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