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4题)
1.要过元旦了,小英要买礼物送给小朋友.在书店小英看到《安徒生童话》每本30元,她有160元,可以买{#blank#}1{#/blank#}本书?还剩{#blank#}2{#/blank#}元?再添上{#blank#}3{#/blank#}元就可以多买1本了?
2.要过元旦了,小英要买礼物送给小朋友.在书店小英看到《安徒生童话》每本30元,她有160元,可以买{#blank#}1{#/blank#}本书?还剩{#blank#}2{#/blank#}元?再添上{#blank#}3{#/blank#}元就可以多买1本了?
3.
主谓短语作宾语的一句是:( )
A.全班同学都做出了这道令人费解的数学题。 |
B.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了。 |
C.元朝是我国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 |
D.小说到了清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
4.
下面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熟悉那地下的世界,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不思蜀,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
B.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
C.“还有一个问题,”我急不可耐的打断了他的话。 |
D.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
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B.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
C.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
D.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 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
8.
下面一段话恰当的语序是( )
①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②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④“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①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②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④“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A.③②①④ | B.④②①③ | C.③①④② | D.④①③② |
9.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
A.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 |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雁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15.
(题文)分,每小题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小题1】(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的加点字在文中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B、“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多“字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
C、“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出问题,等待答解;互嘲互赞,随事押韵。
D“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 “平梁”是指姐妹们打秋千时的高度。
【小题2】(小题2)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小题3】(小题3)(小题3)对画横线处描写人物的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小题4】(小题4)(小题4)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小题1】(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的加点字在文中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B、“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多“字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
C、“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出问题,等待答解;互嘲互赞,随事押韵。
D“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 “平梁”是指姐妹们打秋千时的高度。
【小题2】(小题2)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描绘山野对歌的场面,表现云南人民的聪明才智。 |
B.概括介绍云南民歌的几种表现形式。 |
C.概括介绍年轻妇女不仅会唱歌,还会打秋千。 |
D.描绘了年轻妇女演唱民歌得胜后的神态。 |
A.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 B.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
C.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 D.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
A.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眼前。 |
B.通过一系列动作的细节描写,道出了她们得胜后由衷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人物直率泼辣、开朗质朴的性格。 |
C.这段文字是对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情感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 |
D.通过肖像描写,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场景。 |
16.
(题文)分,每小题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2)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4)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5)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6)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7)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8)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9)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10)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小题1】(小题1)对第三段“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所表达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最能体现第(5)段中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项是()
【小题3】(小题3)(小题3)对第13自然段“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一句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小题4)(小题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2)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4)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5)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6)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7)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8)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9)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10)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小题1】(小题1)对第三段“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所表达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始他作为一名进步知识分子,因不满于反动派的统治,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
B.后来他逐渐成为一名民族战士,在全国范围宣传动员革命,争取民主反对独裁。 |
C.面对敌人的卑鄙的行径,闻一多越讲越气愤,慷慨激昂,声调自然也越来越高。 |
D.小声到大声,实际上是闻一多从学者像战士的转化,反映了他思想的转变过程。 |
A.此身别无长处,仍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
B.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
C.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
D.我们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在跨进大门。 |
A.总结全文。 |
B.是对闻一多先生人格高度概括和总结。 |
C.深化主题。 |
D.两句分别照应学者和民主战士两重身份。 |
A.夹叙夹议是本文表达上的最大的特点,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
B.文章选事典型,结构严谨,简洁明了,衔接紧密,过度自然。 |
C.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所表现出来的“说”和“做”是一致的。 |
D.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诗意般的语言,抒情性议论使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
3.作文- (共1题)
17.
作文。
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句中的“在乎”是“在于”的意思;现在所说的“在乎”更多的指“在意,介意”的意思。请以“在乎”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字数不少于600字。
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句中的“在乎”是“在于”的意思;现在所说的“在乎”更多的指“在意,介意”的意思。请以“在乎”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字数不少于600字。
4.其他- (共1题)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流(《渡荆门送别》) |
C.吾知所以(……的原因)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
D.固(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5.- (共2题)
19.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小石潭的整体特点是怎样的( )
【小题2】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 ( )
【小题3】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
【小题4】山水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古人也常常借山水来表达感情,下面几首诗没有同时写到山水的是(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小石潭的整体特点是怎样的( )
A.水清 | B.树茂 | C.石多 | D.幽静 |
A.发现美景的欣喜 | B.与友人游玩的欢乐 |
C.物我两忘的悠然 | D.难以掩饰的凄苦 |
A.选文中的“心乐之”、“与游者相乐”与后文的“悄怆幽邃,不可久居” 点出了作者一喜一悲两种感情,难以相容,表现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
B.作者先后采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如何发现小石潭,这是一种移步换景的写法。 |
C.选文第二段写游鱼形神姿态,并无一笔涉及水,但却处处让人感觉到潭水的澄澈透明。 |
D.本文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
A.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 |
B.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 |
C.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
D.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
20.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③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其人感谢而去②俟他日来取
③尝教书于宦官家 ④略不动心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⑵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⑶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小题3】分别用四个词概括文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贵呢?(4分)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③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其人感谢而去②俟他日来取
③尝教书于宦官家 ④略不动心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⑵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⑶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小题3】分别用四个词概括文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贵呢?(4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4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