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718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8

1.综合题(共3题)

1.
孑孓是蚊的幼虫,适于生活在水中。几位同学正对孑孓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的问题争论不体:有的认为需要空气,有的认为不需要空气。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该问题。
(1)他们作出的假设是_____。
(2)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相同的河水;
②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细密铁丝网罩住,另取20只子孓放入乙烧杯中;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子孓的生活情况。
(3)如果几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那么他们看到的现象是_____。
(4)该探究实验中变量是_____,乙组在实验中起_____作用。实验中,每个烧杯里放入20只孑孓而不是放一只的目的是_____。
(5)孑孓将来发育成的蚊子,蚊子和蜘蛛同属于_____动物。该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
2.
中国自古有“酒文化”之说,酿酒原理家喻户晓。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米酒,该过程有如下工序:
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
②将糯米饭压实后,在中间挖凹坑,淋上一些凉开水
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装入清洁的容器中
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
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
⑥将糯米倒入蒸锅中煮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
(1)请写出制作工序的先后顺序:_____(用序号表示)。
(2)将糯米饭冷却到30℃的目的是_____。
(3)在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氧气的曲线是_____(填字母),表示酒精的曲线是_____(填字母),判断酒精曲线的依据是_____。
(4)有一名同学按工序制作米酒,几天后,却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米酒没制成功,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
以下是蘑菇及四种微生物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与B、C、D、E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_____外壳和内部的组成。A是以_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2)图中B与C、D、E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B的细胞内没有_____,B的繁殖方式为_____。
(3)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进一步用显微镜观察,在它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_____。
(4)以上属于真菌的是_____。(填字母,漏填不得分)

2.资料分析题(共1题)

4.
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把章鱼和虾放在大鱼缸里,中间放一块玻璃板,使章鱼能从鱼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当它刚看见食物时,只是扑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碰,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捉食物,多次碰撞后,才能越过玻璃板去捕捉小虾。
资料二: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鸡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换用狗做测试,比鸡容易获取食物。

(1)章鱼在分类上属于_____动物,章鱼的捕食行为是_____行为,是由章鱼体内的_____决定的。
(2)章鱼、鸡与狗越过障碍而获取食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都属于_____为。这是动物在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和_____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
(3)上述实验证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_____,_____行为越复杂,越能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4)以上资料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_____。

3.单选题(共12题)

5.
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实验用的滤纸的颜色和叶子一样
B.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一样大小
C.实验也可以用直接在菜叶上找的菜青虫
D.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进行
6.
如图是人体伸肘动作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B.进行伸肘动作时,①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C.图中的③主要是由肌肉细胞构成的肌腹,④为肌腱
D.骨骼肌的收缩可以牵动骨改变位置,骨骼肌的舒张可以使骨复位
7.
“壁虎断尾”和“蜻蜓点水”分别属于动物的(  )
A.攻击行为 防御行为B.繁殖行为 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D.防御行为 觅食行为
8.
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是(  )
A.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将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其他“同伴”见了会相继尾随而逃
B.发现蜜源的蜜蜂“跳舞“
C.猫头鹰晚上出来抓老鼠
D.小狒狒对“首领”做出顺从的姿态
9.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绿鹭把面包片放在水面上,当鱼来取食面包时,绿鹭就立刻过去捕鱼。下列关于绿鹭“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获得的
B.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
C.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D.能够遗传给各后代个体
10.
有人狂笑时用力过猛,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因为(  )
A.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B.关节腔内可能有积液
C.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D.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11.
现有四种生物甲、乙、丙、丁,已知甲、乙同科不同属,甲、丙同属不同种,甲、丁同目不同科,请你判断与甲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
A.乙B.丙C.丁D.不确定
12.
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藏羚羊在1970年之前仍有100多万只,可是到了90年代后便急速下降到了5万多只。你认为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草场的退化B.人类的肆虐捕杀
C.外来生物入侵D.自然环境的变化
13.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的鹬和蚌这两种动物的体温和呼吸特点分别是(  )
A.前者体温不恒定用肺呼吸,后者体温恒定用鳃呼吸
B.前者体温恒定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后者体温不恒定用鳃呼吸
C.前者体温恒定用鳃呼吸,后者体温不恒定用肺呼吸
D.前者体温恒定用气囊辅助肺呼吸,后者体温不恒定用鳃呼吸
1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螳螂、蝉、黄雀这三种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螳螂、蝉和黄雀之间的捕食关系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蝉和螳螂都有外骨骼,且都有蜕皮现象。身体都分为头、胸、腹,靠气管进行呼吸
C.这三种动物都靠肺进行呼吸,螳螂、蝉的体温不恒定
D.螳螂和蝉都没有脊柱,黄雀有脊柱并通过哺乳进行育雏
15.
被喻为中国鸽子树,又是植物界“活化石”的珍贵树种是 ( )
A.银杉B.金钱松C.银杏D.珙桐
16.
下列关于艾滋病认识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简称HIV)
B.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AIDS)
C.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D.预防艾滋病可以接种艾滋病疫苗

4.填空题(共1题)

17.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即_____的多样性、_____的多样性和_____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_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资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