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盐城建湖县汇文实验中学初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70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4/11/7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一般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是叹惜自己挣钱太少就是羡慕别人赚钱太多,可苏格拉底在逛完市场之后,却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
B.在农村中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束手无策,胆大的就盲目操作造成用电事故。
C.盐城因其四通八达的交通、开明开放的城市定位,吸引着八方游客和海内外投资商纷至沓来
D.拓展的金沙湖景区增加了景点,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脉络。每处景点,都使参观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相敬如宾
2.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开展“诵经典,唱红歌”等活动,使同学们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热爱。
B.美日进行联合军演,令钓鱼岛的气氛更加紧张。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
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句子默写(共1题)

5.
名句默写。(10分)
(1)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杨烟外晓寒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其易者青春之进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日有所思,夜有所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3.对比阅读(共1题)

6.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便还家(__________) (2)处处之(_________)
(3)遂小溪 (__________)    (4)不城府(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小题3】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回答问题。
(1)分点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2)语段(甲)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对比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