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702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3/7

1.综合题(共2题)

1.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衍生出来的一种化合物。为了研究甲钴胺对受损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了30只大鼠,对其大腿的坐骨神经先切断后缝合,获得坐骨神经受到相同损伤的实验鼠。将实验鼠随机分成3组,每天定时注射1次不同浓度的甲钴胺溶液。8周后,测量切面愈合处坐骨神经髓鞘横截面积和髓鞘壁厚度,以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获得下表所示数据。请回答问题: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髓鞘横截面积(mm2
髓鞘壁厚度(mm)
神经冲动传导速度(m/s)
A组
60μg/mL的甲钴胺
13.3
1.1
30
B组
20μg/mL的甲钴胺
9.5
0.8
25
C组

5.7
0.6
20
 
(1)坐骨神经是由多个神经细胞的________及其外面的髓鞘集结成束构成的。
(2)测量髓鞘横截面积和髓鞘壁厚度,是为了评估甲钴胺对损伤坐骨神经________的修复作用;测量神经冲动传导速度,是为了评估甲钴胺对损伤坐骨神经________的修复作用。
(3)C组是该实验的对照组,C组大鼠注射的①为不含________的等量的生理盐水。
(4)由实验结果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较高剂量的甲钴胺使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________,结合髓鞘的变化可知,甲钴胺可以________损伤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2.
中国疾控卫生应急中心倪大新指出:任何地方传染病引起的健康威胁都是全球性的。“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致病率极高。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已经通过了灵长类动物的安全检测,志愿者已成功接受了实验性疫苗的早期测试。某科研所在测试埃博拉疫苗对灵长类动物的免疫效果实验中,用身体状况相当的20只猴子平均分成A、B两组,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组别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处理情况
结果
处理情况
结果
A 组
注射埃博拉实验性疫苗
不患病
注射埃博拉病毒
不患病
B 组
不注射埃博拉实验性疫苗
不患病
注射埃博拉病毒
患病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某国边境口岸发现了输入性埃博拉病毒感染案例,疾控防疫部门立即对该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___。
(2)志愿者接受埃博拉实验性疫苗注射,会刺激________产生抗体来清除病原体。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疫苗中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属于________,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是________免疫。
(3)图表示将抗原注射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第8天,若再次注射抗原X,图中表示相应抗体产生量的曲线是________。

2.单选题(共4题)

3.
下列免疫方式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溶菌酶使病毒失活②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③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④⑤
4.
下列人体相关的结构和功能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制作包裹药的胶囊使用蛋白质做原料,既有营养又不伤胃
B.在消化道内,把大分子物质转变为小分子物质称消化,小分子进入血液称为吸收
C.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清除抗原后,抗体又被重复利用
D.蛋白质只能在小肠被分解,营养价值高,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5.
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产生的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B.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非特异性的
C.抗原被清除后,人体还能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
D.抗体发挥的防御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6.
下列关于免疫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C.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D.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