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701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7

1.综合题(共4题)

1.
泡菜是我国北方人民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但在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 某校自然科学课外研究小组为了了解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以及泡菜在加热煮熟状态下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1)选1、2、3号容量相同的泡菜坛,分别加入0.6kg的新鲜莲花菜;
(2)再在坛中加满煮沸过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3)封坛前分别测量各坛中液体未加热和煮沸后亚硝酸盐的含量;
(4)用水封坛,放在15~20°C环境中;
(5)以后每隔4天测量一次,直至泡菜腌熟能够食用为止,周期约为15天,所得数据见表1和表2.
表1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未加热)
亚硝酸盐含量(mg/kg)时间
1号坛
2号坛
3号坛
封坛前
0.15
0.15
0.15
第4天
0.6
0.2
0.8
第8天
0.2
0.1
0.6
第12天
0.1
0.05
0.2
第16天
0.1
0.05
0.2
 
表2未加热和加热情况下亚硝酸盐含量的对比
亚硝酸盐含量(mg/kg)时间
未加热
加热煮沸后
1号坛
2号坛
3号坛
1号坛
2号坛
3号坛
封坛前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第4天
0.6
0.2
0.8
0.6
0.2
0.8
第8天
0.2
0.1
0.6
0.2
0.1
0.6
第12天
0.1
0.05
0.2
0.1
0.05
0.2
第16天
0.1
0.05
0.2
0.1
0.05
0.2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项研究中,要取同样处置的3只坛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
(2)请根据表1中的数据,以时间为横坐标、亚硝酸盐含量为纵坐标,绘制坛内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 ______
(3)根据曲线及表1、表2中的数据,你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
(4)该项研究的设计存在着一个较明显的缺陷,你认为是什么?__________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须臾不止的。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1)鹿、兔、树和草死亡以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______把它们分解为_____和______。
(2)在光照下,植物利用____和_______进行______作用,制造_____被植物利用,又进一步被动物利用。
(3)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____的作用。
(4)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它们作为____参与物质循环。
3.
人体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的收缩要受到____系统的协调和控制。骨中无机物和_______按一定的比例组成,这使得骨既坚硬又富有弹性。
4.
地球上动物种类繁多,它们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下列是与动物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蚯蚓靠_______协调配合完成运动;图乙中,Ⅰ、Ⅱ、Ⅲ表示蝗虫身体的各部分,①、②、③表示蝗虫的某些器官,其中飞行器官及所在身体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填标号)。
(2)图丙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有[  ]_____和[3]中的滑液。屈肘动作的产生是当[   ]__________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产生收缩,牵动骨绕着[9]活动。从动物体结构层次上看,[6]和[7]均属于____________。
(3)图丁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分析题(共1题)

5.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请分析下面资料并回答:
资料一:幼狮天生的利爪能够帮助它成功狩猎,本能地突袭那些引起它注意的目标,这非常有利于它的生存。然而,要想完全掌握捕猎技巧,还需要不断实践以积累经验。
资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进行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1)资料一说明___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学习行为的优越性在于使动物能够___。
(2)资料二中,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能散发这种“气味”的物质在生物学上叫做_____,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____。

3.单选题(共9题)

6.
下列不属于动物仿生学的是(  )
A.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B.青蛙与人类的蛙泳
C.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D.萤火虫与冷光
7.
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对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与水中生活适应
B.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与陆地生活相适应
C.雄蛙有鸣囊,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D.家兔牙齿的分化,与食植物相适应
8.
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细胞缺少遗传物质
B.由于细菌和真菌都能够形成菌落,所以无法从菌落上区分细菌和真菌
C.我们制作甜酒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D.霉菌在潮湿的粮食堆中比较容易生长
9.
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鹦鹉学舌B.喜鹊筑巢C.孔雀开屏D.雄鸡报晓
10.
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将动物置于
A.实验室里B.家养状态下
C.野外自然状态下D.圈养笼子里
11.
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  )
A.骨、骨骼、关节B.骨骼、关节、肌肉C.骨骼、肌肉D.骨、骨骼、肌肉
12.
下列几组动物中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 猎豹     B. 企鹅 C. 响尾蛇 D. 大猩猩
13.
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是
A.鱼类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
14.
下列卫生习惯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是(  )
A.早晚刷牙、洗脸 B.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D.不随地大小便

4.填空题(共2题)

15.
生物的分类单位共有_____个等级,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_____,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___,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_____。
16.
保护动物的多样性需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_______三个层次上制订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就地保护、_____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资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