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689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3

1.综合题(共4题)

1.
细菌被发现后,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有的科学家则不认可这种观点。为探究”细菌是从哪里来的?”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的尼达姆、意大利的斯帕兰扎尼和法国的巴斯徳等科学家曾做过下面的实验,试分析回答:

a.尼达姆的实验:如图甲,将煮沸的肉汤倒入消过毒的玻璃烧瓶内,并立刻用消过毒的软木塞盖住。数日后肉汤中发现大量蠕动着的细菌。
b.斯帕兰扎尼的实验:
①如图甲装置,将肉汤装入消过毒的玻璃烧瓶,并立刻用消过毒的软木塞盖住后煮沸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发现了细菌;
②如图乙装置,将肉汤装入消过毒的玻璃烧瓶后,将烧瓶口烧成封闭(完全密封)。加热肉汤的时间为沸腾2分钟,几天后肉汤中发现了细菌;
③同操作②,但加热肉汤的时间改为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未发现细菌。
c.巴斯德的实验:如图丙装置,将肉汤放入消过毒的玻璃曲颈瓶,加热肉汤至沸腾1小时,一年后,肉汤中未发现细菌。
(1)上述实验均用到了肉汤,它相当于我们现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培养细菌用的______。
(2)对比尼达姆和斯帕兰扎尼的实验,可推测尼达姆的实验中,肉汤中出现细菌的原因可能是:(答出1点即可)______。
(3)在斯帕兰扎尼的①②③实验中,实际构成了两组对照实验,请说出具体的对照实验及其变量:①______;②______。
(4)有些科学家认为斯帕兰扎尼设计的实验③中,肉汤中没出现细菌是因为烧瓶中缺乏______,于是,巴斯徳设计实验,对斯帕兰扎尼的实验③进行了改进,有力地反驳了这种观点。
(S)通过巴斯德和斯帕兰扎尼的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______产生的。
(6)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有时会将一些肉、鱼、水果加工成罐头,这实际是根据图______所示的实验原理及装置进行设计生产的。
2.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都能形成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请分析回答:
(1)某些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形成了不同的呼吸结构。如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与此相适应的呼吸结构及其特点分别是______;家鸽飞行需要大量氧气,与之相适应的呼吸方式和辅助呼吸的结构分别是______。
(2)某些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成具有一定作用的体表结构。如蛔虫体表有______,能防止人体消化液侵蚀,适于寄生生活;蝗虫和蜥蜴体表分别有______,起保护和______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
(3)某些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以一定的生殖发育方式维持种族的延续。如青蛙的发育有四个时期: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主要以藻类为食,青蛙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______完成呼吸,主要以昆虫为食。这样的生活习性,可以减少同种生物之间争夺食物和空间的斗争。
(4)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生物通过______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经过亿万年,形成现在多种多样的生物世界。
3.
生殖发育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不同类群的生物繁育后代的过程既各有特点,又存在共同规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遗传信息传递的方面看,生物都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从亲代传到子代。如: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______的遗传物质,保持了亲子代之间遗传特性的一致性;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______的遗传物质,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为进化提供更丰富的材料。两种生殖方式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2)从提高后代成活率的方面看,许多生物的生殖结构具有起保护和营养作用的部分。如:鸟卵的卵白、卵黄、卵売、卵壳膜等,为______将来发育成雏鸟提供了营养和保护;哺乳类的胚胎在母体子宮内发育时,能通过______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
(3)从扩大分布范围的方面看,许多生物形成了易于传播后代、扩大分布范围的结构和特点。如:真菌能产生大量的______,这种结构小而轻,易于扩散到各处;细菌快速繁殖和遇到不良环境能形成______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4.
科学家将一种来自发光水母的基因,结合到普通老鼠的基因中,培育出的老鼠外表与普通老鼠无异,但到了夜晚能够发出绿色荧光。请据此回答:
(1)这些老鼠体内具有发光水母的部分基因,能够发出荧光,实现这种现象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
(2)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B、b控制)。下表表示三组老鼠的交配实验,由交配组合______(填数字)可判断______是显性性状。
交配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组合1
黑色×黑色
12(黑色):4(黄色)
组合2
黄色×黑色
8(黑色):9(黄色)
组合3
黄色×黄色
全为黄色
 
(3)交配组合2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为黑色的雌雄老鼠相互交配后,产生黄色后代的概率是______。
(4)结合上面分析,现有一只黑色雄鼠,若想最快知道该鼠的基因组成,应该选择多只______色雌鼠与该雄鼠交配,并统计后代老鼠的体色情况(注:不考虑基因突变)。若子代中全为黑色,则亲代黑鼠基因型为______;若子代中既有黑色又有黄色,则亲代黑鼠基因型为______。

2.资料分析题(共1题)

5.
大象(象)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哺乳纲动物,属于长鼻目,只有一科两属三种。即象科,非洲象属和象属。非洲象属有两种,普通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象属只有亚洲象一种(也叫印度象)。大象是在地球上延续了5000多万年的物种,曾经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动物类群之一。现在已经发现的大象化石有400余种。但如今,大象却濒临绝灭。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大象是一种群居生物,母象指挥着整个群体的行动,这表明象群中存在着______行为;大象的鼻子能发出声音,这些声音具有______的作用。
(2)化石是研究大象进化的重要证据,主要指大象的______由于某种原因被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我们可根据大象化石来推测古代不同种类的大象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
(3)有资料表明,1000万年前非洲东部开始由森林变为较干燥的草原,大象从吃树叶转变为吃草。在这个进化过程中,有的大象的白齿更长、更坚硬,能磨碎比树叶更坚韧的草叶。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它们中具有______变异的个体,在______中更容易存活下来。
(4)大象和家免等都属于哺乳纲,这类动物在生殖发育方面的显著特点是:______。
(5)目前,大象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野生动物之一。你认为保护大象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

3.单选题(共15题)

6.
食品保存不当容易发霉。为了探究影响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取甲、乙、丙三只培养皿,分别放入相同的两小块面包,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后按下表中的方法处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组别



实验处理
在烘箱中100℃烧烤10分钟,晾凉后加盖在室温下放置
不烧烤,加盖后放入冰箱冷藏室(4℃)
不烧烤,加盖后室温下放置
放置时间
4-5天
实验现象
不发霉
不发霉
发霉
 
根据此探究过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实验设计上看,甲和丙不能形成对照
B.从变量的角度看,甲和乙能形成对照
C.该探究说明低温是保存食品的唯一方法
D.将面包暴露在空气中30分钟是进行接种
7.
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个类群。下列有关图示的描述正确的是
A.类群1可以寄生在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噬菌体细胞中
B.类群2包括细菌,有些种类可用于制作面包、馒头、酱
C.类群3中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都属于真核生物
D.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8.
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无处不在,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农业上豆粮间作、瓜豆轮作,主要是利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
B.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维生素
C.幽门螺旋菌是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病原体,其细胞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了细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的道理
9.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B.家免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C.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D.“探究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要用野外采集的幼虫做实验
10.
下列关于“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这一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
B.小鼠在迷宫中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后获取食物,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C.这种行为只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与环境因素无关
D.小鼠的这种行为与黑猩猩钓取白蚁属于同一类型的动物行为
11.
下面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子植物不能用花、果实和种子作分类依据
B.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C.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就会越少
D.动物和植物的分类都以生理功能为主要依据
12.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十二生肖。这十二生肖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下列生肖动物中依次属于鸟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的是(  )
A.狗、蛇、鸡B.鸡、牛,蛇C.鸡、羊,鼠D.猴、虎、蛇
13.
一位科学家每年9月都对同一块草地上的蜗牛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所有的蜗牛都是同一物种,一些蜗牛的贝壳上有条纹,其他没有条纹。画眉鸟吃蜗牛。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错误的是
年份
草场覆盖率(%)
贝壳有条纹(只)
贝壳无条纹(只)
1981
29
47
24
1982
26
35
23
1983
6
3
34
1984
97
34
10
1985
96
40
15
1986
8
7
41
1987
98
69
12
 
A.贝壳有条纹是有利变异,贝壳无条纹是不利变异
B.用自然选择理论能合理解释表格中的数据结果
C.研究中仅发现1只贝壳完全为黑色的蜗牛,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
D.在草地覆盖率较高的环境中,蜗牛贝壳有条纹是保护色
14.
人类色觉正常与色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B和b)控制。对于女性,只有两条X染色体同时含有b基因才表现为色盲(其基因组成可写为XbXb),基因组成为XBXB、XBXb的女性表现为色觉正常;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含有一个b基因就表现为色盲(XbY),基因组成为XBY的男性表现为色觉正常。现有一对夫妇:男性正常、女性色盲,那么他们生一个患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A.0B.25%C.50%D.100%
15.
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P可以表示变态发育
B.Q可以表示是消费者
C.E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D.F可以表示恒温动物
16.
不同动物发育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一所示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
B.图二中的c阶段表示幼虫期
C.图三中含有细胞核的结构是④胎盘
D.这三个图所示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
17.
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完好的鸡卵都能孵化出小鸡
B.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幼虫阶段
C.青蛙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在水中进行,一生都要通过鳃进行呼吸
D.马铃薯通常釆用带芽的块茎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18.
下表是四种有关耳垂基因型婚配(用×表示)的类型,并对所生子女的耳垂遗传趋势进行了预测。A为显性基因,控制有耳垂,a控制无耳垂。表中的判断和推测不正确的是
组别
婚配类型
对父母性状的判断
对后代性状的预测
A
Aa×Aa
父母双方都有耳垂
后代有耳垂的可能性为3/4
B
AA×Aa
父母双方都有耳垂
后代有耳垂的可能性为1/2
C
AA×aa
父母只有一方有耳垂
后代全部有耳垂
D
Aa ×aa
父母只有一方有耳垂
后代有耳垂的可能性为1/2
 
A.AB.BC.CD.D
19.
(题文)下列关于染色体组成关系的图解,正确的(  )
A.B.
C.D.
20.
如图所示,是研究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曲线图,下列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变异
B.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
C.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
D.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资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