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2668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4/7

1.综合题(共3题)

1.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一侧放上一层湿土,另外一侧放上一层干土;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该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 。
(4)本实验除变量不同外,鼠妇所处环境的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干燥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潮湿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请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________关系形成食物链,该食物网由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若蛙因疾病而大量死亡,则蛇的数量会随之迅速下降,一段时间后数量又慢慢回升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可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
(2)该生态系统成分中,植物属于_______者,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____________,它们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源于___________。
(4)若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后,则上述生物中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
3.
下图是绵羊“多莉”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多莉”是由A羊提供的_____________和B羊提供的_____________融合而成的细胞发而的。
(2)“多莉”的长相与______羊基本一样,这说明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中。
(3)与上述有关的生物技术叫_________。

2.单选题(共10题)

4.
在探究过程中,若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符时,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  )
A.放弃该实验B.如实记录,重新再做实验
C.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D.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5.
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A.蛇毒B.进行足球比赛的智能机器人
C.病毒D.计算机病毒
6.
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7.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位置
鼠妇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边侧
20只
明亮
15℃
适宜
纸盒右边侧
20只
阴暗
30℃
适宜
 
A.左右两侧鼠妇的数量可以不同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D.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
8.
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 池塘中所有的鱼     B. 池塘中的水
C. 池塘中所有的植物 D. 一个池塘
9.
对于生活在田野里的一株玉米来说,影响其生活的环境因素有(  )
A.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因素
B.田野里的动物、其他种类的植物、微生物等
C.A和B的总和
D.A和B的总和再加上这片田野里的其他玉米
10.
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有(  )
A.捕食关系
B.合作关系
C.竞争关系
D.分工关系
11.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D.生物能影响环境
12.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13.
青青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比例图如图,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 )
A.B.
C.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