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冶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66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4/3

1.选择题(共6题)

1.
选出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
A.蓬蒿(hāo) 折(zhé)断 执拗(ào) 岿(guī)然不动
B.稽(qǐ)首 胚(pēi)芽 甲胄(zhòu)   百鸟啾啾(jiū)
C.瞰(kàn)望 荫(yin)庇 慰藉(jiè) 越俎(jū)代庖
D.坍(tān)塌 讪(shàn)笑    木讷(nà)    鲜(xiǎn)为人知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一项是(    )
A.高考临近,别的同学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网络游戏,父母为此忧心如焚。
B.在“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中,有很多人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波澜起伏的人生,但他们确实是“积小善成大德”。
C.虽然工作岗位平凡,但他抱病坚守,将忠诚镌刻在庄严闪亮的警徽上,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忘我工作,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自今年1月1日起,我市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每人每年的住院补偿封顶线将由3万元提高到4万元左右。
B.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C.我们要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努力贯彻、深刻领悟,明确工作任务,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D.先生侃侃而谈,他的神情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4.
(题文)下面从语段中提取信息不准确的一项是(  )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A.网络阅读是一种全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
B.网络阅读具有直观生动、信息全面、互动开放等特点。
C.网络阅读为人们的阅读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和更灵活的选择。
D.网络阅读改变了人们的传统阅读观念,将取代传统阅读方式。
5.
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填入横线处顺序正确的是(    ) 
唐诗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①“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
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
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A.②①④⑤③
B.④②③⑤①
C.⑤①④③②
D.①⑤②③④
6.
下面关于名著或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常用雅称,如把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把梅、兰、莲、菊称为“花中四君子”。
B.《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内容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C.鲁迅的《孔乙己》、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骆驼祥子》、夏洛蒂·勃兰特的《简·爱》都是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的小说。
D.《水浒传》中的梁山寨主先后有三位,分别是:王伦,晁盖,宋江。其中宋江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一方面仗义疏财,广交江湖好汉,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才能;另一方面,他又有浓厚的忠君思想,所以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2.句子默写(共1题)

7.
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原句。
⑴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⑵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⑶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⑸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⑹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能保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文学类文本阅读
葫芦架下的母亲
李汉荣
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妈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我妈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
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我妈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天露水吆”,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我妈开始穿针走线了。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妈的身上、手上,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心思上。
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
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
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
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
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我妈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
【小题1】简要品析文章以“葫芦架下的母亲”为题有何妙处。
【小题2】文章开头和结尾均写到葫芦架下的母亲,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题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文中的“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小题4】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⑴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提示:从修辞的角度)
⑵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9.
实用类文本阅读
书到用时方恨多
①民间有句很俗的谚语,叫做“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我觉得,这个说法虽不见得多么高明,就读书而言,却颇为适用——如何进行选择性的阅读,非常重要。
②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则名言提醒我们,任何事情,最好都采取存疑的精神。这里,当然也包括读书。不过,我感觉,这仅仅是孟子的第一层意思。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提示我们:白纸黑字,有时候也是靠不住的。
③读书犹如交友。有的朋友,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有的朋友,可以敞开胸怀一吐闷气;有的朋友,可以相对抒发豪情壮志,引为知己。也有一些所谓的朋友,可能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在背后戳你一刀,还有的,则可能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引诱你,拉你一起做些荒唐无聊的事情。读书也是如此,不是每本书都会对你的人生有益,也绝非所有的书籍都适合你。这样说来,选择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④选择读什么书看似简单,其实需要眼光和相关的积累。善于读书的人,走到书店里,往往都会直奔某排书架或某个区域。自己需要什么、渴求什么,在没有进书店之前,往往都是考虑好的。
⑤通过长期的阅读,我越来越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书应该越读越薄,而不是越读越厚。否则,自己所做的就是无用功。一本书读罢,对于书中的精髓应该心里有数。而且事情往往是这样的:一本数十万字的书,其中有两万字能够打动我,就值得收藏了。一本二十万字的书,其中有八千字能够引起我的共鸣,就值得打开羞涩的钱包,买回家去放在枕边品读。同样,如果有两千字可以打动我,我会站在书店的书架前徘徊良久。不过,有一种尴尬的情况是,读完一本数十万字的书,有时我都不知作者要说什么。在今天,这样的书并不少见。
⑥书到读时方恨多。在我看来,这实在是读书人的一种困境。前人留下的书太多了,新出的书更是每年有几十万册,如果不是眼光非常独到的话,大家有时就难免困在其中,不知如何选择。我把这个情况讲给学生听,并建议他们:这个时候,学会选择,或者干脆说,学会放弃,就是一种智慧。电视广告里说,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学会选择,其实书就已经读完了一半。
【小题1】文章主要论述了了什么观点?
【小题2】第③段主要采取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第⑤段论述“书应该越读越薄,而不是越读越厚”,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4】本文题目与“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古训是否矛盾?二者有何区别?

4.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  

人生如四季,一路走来,正是因为有“你”相伴,生命才变得多姿多彩。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5.(共1题)

11.
古文比较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④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⑤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③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④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⑤掬(jū):捧。⑥馀甘:即橄榄。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B.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
C.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D.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由于)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安静的样子)
C.,山八九折,折处辄潭(是)D.击汰中流,掬弄珠璧(水中的月亮)
【小题3】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小题4】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均是游记,作者均以游踪为线展开叙述,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寄情山水的情怀。
B.(甲)文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衬托出潭水之清澈;(乙)文中“雪溅雷怒”则运用比喻表现了水势宏壮、色彩鲜明。
C.(甲)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实则是情由境生,心境的凄清与小石潭的美景形成了强烈的比衬,反衬出作者内心无法摆脱的压抑。
D.(乙)文“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表明作者因游玩山水之乐,以致兴奋彻夜不能入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