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图A中的繁殖技术称为___,其中②为___,此关键步骤是要确保①②两部分的___紧密结合。
(2)图示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___(填字母);与有性生殖相比,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___。
(3)图D的卵黄表面中央有一盘状的小白点,称为____,里面含有____。它和____、____构成卵细胞。
(4)图E为椿象(俗称“臭大姐”)的发育过程,与家蚕不同,椿象的发育过程要经过:____,属于_____发育。

(1)羊毛色的白色与黑色是一对____性状,其中白毛属于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从第二代羊④⑤产生的第三代羊⑥⑦可以看到,白毛羊与白毛羊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
(3)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白毛羊④的基因组成是____;白毛羊⑦的基因组成是____。
(4)____是控制性状的基因在羊①②和③④之间传递的“桥梁”。
(5)若羊④⑤再生一只小羊,该小羊为黑毛羊的概率为____。
| 1组 | 2组 | 3组 | 4组 | 5组 | 6组 | 7组 | 8组 | 9组 | 10组 | | 百分比 |
白白 | 2 | 6 | 3 | 5 | 4 | 9 | 6 | 5 | 7 | 5 | | |
黑白 | 8 | 4 | 7 | 5 | 6 | 1 | 4 | 5 | 3 | 5 | | |

(1)如图是人体细胞内,一对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_____染色体。据图示判断,该个体为_____(填“男”或“女”)性。
(2)在模拟实验中,用白围棋子模拟的生殖细胞是含a染色体的_____和_____。
(3)模拟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
A.选用透明塑料盒子 | B.记录完后放回原盒子并摇匀 |
C.取棋子时不看﹣盲摸 | D.其中一盒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10颗 |
(5)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
(6)“生男还是生女,责任全在女性”,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____。
2.单选题- (共19题)
种类 | 狗 | 人 | 黑猩猩 | 小鼠 | 猫 | 玉米 | 洋葱 |
染色体数 | 39对 | 23对 | 24对 | 20对 | 19对 | 10对 | 8对 |
A.染色体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
B.每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 |
C.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大小都是一样的 |
D.人体细胞中多或少一条染色体不会影响健康 |
①橘和枳的基因组成是不同的
②这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了二者基因组成发生了改变
③这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了二者性状发生了改变
④橘和枳的基因组成是相同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③ |
A.③②①⑥④⑤ | B.⑥②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①⑤⑥ | D.②①④③⑤⑥ |
A.不同的隐性致病基因 | B.不同的显性致病基因 |
C.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 | D.相同的病原体 |

A.如果A来自母方,则B一定来自父方 |
B.该个体即可表现A的性状,又可以表现a的性状 |
C.基因a、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出来 |
D.B、b、A、a各自控制着不同的遗传信息 |
A.遗传 | B.变异 |
C.可遗传的变异 | D.不遗传的变异 |
A.家蚕的幼虫和蚕蛾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 |
B.同一株玉米果穗上玉米粒的黄色和紫色 |
C.变色龙在草地上呈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 |
D.兔子的尾巴和狗的尾巴在形态上的差异 |
3.选择题- (共1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 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凤鸟。《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
(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