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湖北省赤壁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65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4/20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栖息(qī)   镂空(lòu)    窥视(kuī) 无动于衷(zhōng)
B.冗杂(rǒng)   滑稽(jī) 轻蔑(miè) 相形见绌(chù)
C.阔绰(chuò)   羸弱(léi)    执拗(niù) 鳞次栉比(zhì)
D.拮据(jù) 忌讳(huì)    酝酿(niàng)    随声附和(hè)
2.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当之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
C.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3.
下列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深秋的雪峰山,是人们欣赏雪峰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透过这些文化景点,人们可以品味出赤壁城不同寻常的风韵 。
D.由浙江卫视推出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除了在轻松幽默的游戏中让观众感受愉悦和兴奋之外,还传递出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4.
下列没有歧义的句子是( )
A.我看见他高兴得跳起来。
B.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仍然要照料农田里的事。
C.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人格的伟大。
D.刘璋从新疆带回一筐他最喜欢吃的葡萄。

2.句子默写(共1题)

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②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⑥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三峡》,完成文后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虽乘奔御风(______)    ②衷转久绝  (______)    ③略无阙处(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春冬之时  以君之力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或王命急宣  宋人或得玉
D.故渔歌曰   桓侯故使人间之
【小题3】对课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林寒涧肃,常有
高猿长啸”一句,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B.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C.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D.文中划线句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一文,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①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脑
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一天,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竟然连报上的一个字也不认识。后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别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失读症”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患上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
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同词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中国、日本患失读症少的原因。
⑤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在一张纸上,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毫不费力的把英语句子念了出来。试验初步成功了。
⑦不过,这个实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治好了,根据以后的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为“唤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
⑧汉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已有人提出用学习汉语、汉字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兴趣地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
【小题1】用简短的文字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题2】第④段运用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小题3】为了使上下文连贯,填入第三段空格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
B.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
C.不管他是谁,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
D.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谁。
【小题4】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脑外伤者未必患失语症或失读症。
B.第⑤段最末一句中的两个“更”字,说明了学习汉语是促使儿童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充分、均衡锻炼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C.第⑥段末句“试验初步成功了”,说明这位心理学家这项实验仅仅是开始,今后还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D.第⑦段中“唤醒”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失读症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阅读能力。

5.语言表达(共1题)

8.
音乐让不同国界、不同民族的人心灵相通,音乐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情感共鸣。生活中跳动着各色音符,让我们带着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来完成后面题目。
①某中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做了一个关于音乐喜好的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统计表。从表格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调查统计表
喜欢曲类
革命歌曲
民歌
流行歌曲
人数
11人
18人
71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班要举行“毕业晚会”,节目中二重唱《朋友》之后是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假如你是晚会主持人,请你参考示例写几句串台词,把这两个节目连接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武汉市东湖之滨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流光溢彩,游人如织。于是,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尊严啊……”。 
请以“尊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可选取国家大事,亦可选取生活中的小事突出主题。③有真情实感;④600字以上。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