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化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6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7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督战   吞食   催枯拉朽   震耳欲聋
B.仲裁   由衷   锐不可当   眼花缭乱
C.潇洒   浩翰   白手起家   惊心动魄
D.桅竿   默契   迎风招展   梦想成真
2.
(题文)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bān)  退(kuì)  那(chà)    然不惊(qiāo)
B.遗(zhǔ)  气(xiè)  首(qiào)   一丝不(gǒu)
C.要(sài)  哮(páo)  熟(xián)   精竭虑(dān)
D.迹(guǐ)  澎(bài) 刻(juān)    息敛声(bǐng)
3.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B.新建的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诺贝尔奖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10米跳水冠军郭晶晶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主要报道的是我国核潜艇首次成功潜入深海的情况。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泰山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小题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陆游《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1)沿溯阻。 绝 (______)     (2) 王命急宣。或(______)
(3)然十二峰者不可见。悉(_______)    (4)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是(______)
【小题2】下列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B.不以疾也   可以为师矣
C.其间千二百里    飞漱其间D.春冬之时   于舅家见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小题4】断句: 用/划出三处
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小题5】[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可以采用原文中的语言直接回答。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太阳和霓虹灯
①这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三天,这一天的任务是采访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
②早晨,我们先来到一位著名女演员家里。用北京人的土话说,这位“大腕”现在正“火”。从见面到讲述完自己的奋斗经历,她的眼神一直是冷漠孤傲的。讲述完毕,“大腕”严肃地说:“你们的文章写好以后一定要让我过目。”快出门的时候,她又叮嘱我们:“如果没有把握写好的话,我可以为你们推荐作者。”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
③第二个采访对象是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见面地点定在京广大厦,这是主持人要求的。从顶层临窗的位置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如蚂蚁一样渺小,马上使人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主持人也的确给这种环境争气,不时打着标准的领袖手势,言语间也常常引经据典。他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说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话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挥手说:“你们回去再查吧,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从头到尾说完吗?”这使我们对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
④来到季羡林老人家里已是傍晚了。秘书出来挡驾,为难地说,老人今天已接待过几个外国代表团了,最好明天再来吧。我们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明明知道老人很累,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甲)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答应了。秘书把时间限定为20分钟。
⑤老人的相貌、衣着和我们想象的竟非常吻合,这可能因为那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个新生入学,看见路边一个淳朴得像农民一样的老者,以为是工友,便让老人帮他看管一大堆行李。这位老人欣然同意,并尽职看管达半个小时之久。几天以后,北京大学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这个学生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正中的,被介绍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正是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
⑥来之前就听说老人有两套房子,我们展开俗人的想象,非常羡慕。但看了才知道,室内空间大部分被书占据着,而供老人活动的空间极小。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
⑦虽然某些问题问得幼稚,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老人都要思考片刻,(乙)有两次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的思考。老人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认真思考,这可能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的两种美德:一、尊重知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二、尊重别人,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我的自知之明有些过了头”。
⑧一个多小时眨眼之间就过去了。采访结束,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一一握手告别。
⑨紫禁城的傍晚很美。太阳悬挂在地平线上,光线柔和。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某些时候却情愿寻求平等,因为它知道这种姿态更有利于交流。都市的霓虹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缤纷并且极富动感,竭力招揽着人们的目光。太阳和霓虹灯同时出现,看上去竟不觉得有什么不和谐,也许因为它们都发光吧。
【小题1】文中加点的两个“竟”字都是什么意思?分别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题2】文章第①-⑧段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从不同角度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小题3】文章第⑨段有何作用?
【小题4】结合文本,谈谈你从季羡林先生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9.
-----------------------

本报7月6日讯(记者程凤 通讯员孟立) 动车飞宜万,蜀道变坦途。昨日上午,武汉至重庆的首趟动车D2251次满载着旅客,在如画美景中穿梭6小时50分钟后,到达重庆北站。至此,沪汉蓉沿江铁路大通道升级为动车通道,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式形成。
早上7点50分,白色的D2251次列车静静停在武汉火车站内,不少旅客正在和它合影。15分钟后,它载着700多位旅客一路向西,将风光旖旎的巴山楚水连珠串玉。
“动车像长了翅膀一样往前飞。”50多岁的武汉市民王女士说,“以前去重庆坐普快车,光路上就要15个小时左右,太不方便了,所以我一直没去。现在好了,7个小时到重庆,我准备去渣滓洞等红色景点看看。”
10点08分,列车驶出宜昌东站,开进“世界最高建设难度”的宜万线。白云在山顶游弋,列车在隧道中穿行,小溪在山涧下细流。下午2点54分,奔驰了6个多小时的动车慢慢停在了重庆北站。
1909年,詹天佑主持开建川汉铁路湖北段部分线路。后来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里重提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只是这些宏伟蓝图,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100多年后,动车组已在这条动脉上畅通无阻。
沪汉蓉沿江铁路全线通行动车,标志着横贯我国东西的沿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它与南北快速交通干线京广高铁等在武汉十字交会,与四通八达的其他动车线路,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
武汉铁路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每天有701趟列车经停武汉,其中430趟为动车。武汉将与东南西北10000公里范围内的特大城市更加紧密相连,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半日直达,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小题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小题2】新闻中提到詹天佑和孙中山有何作用?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小题4】用简要的文字说说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有何意义。

5.名著阅读(共1题)

10.
(题文)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__________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他在《红星照耀中国》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______)
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6.情景默写(共1题)

11.
默写填空。
(1)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__
(3)《赠从弟(其二)》中展示松柏坚贞气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馨香盈怀袖。
(5)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7.语言表达(共1题)

12.
仿写句子。
友谊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家是______,让人_______。

8.作文(共1题)

13.
最近“点赞”一词风行网络,并且进入许多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口头用语。在《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中,“点赞”名列其中。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有值得点赞的人和事吗?
请以“我为他(她)(它)点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③不得套作仿作;④字数在500字以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