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分析题- (共1题)
1.
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橙子和柠檬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他们查阅资料得知,维生素C溶液能使一定量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维生素C溶液越浓,褪色程度越明显。

(提出问题)______
(作出假设)橙子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柠檬中的高。
(实验步骤)
①如图,向两支洁净试管中各加入5mL(毫升)新配制的一定浓度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编号为甲、乙。
②再同时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新鲜橙子汁、2mL新鲜柠檬汁,振荡摇匀。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实验结果与结论)
重复上述实验,如果甲试管中颜色褪色比乙试管中明显,说明假设______;如果乙试管中颜色褪色比甲试管中明显,或两支试管中颜色褪色程度基本相近,说明假设______(均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分析与评价)
本实验中甲与乙形成______关系。为了使实验更严谨、更科学,可增加丙组实验:向丙试管中加人5mL相同浓度的______和2mL蒸馏水,振荡摇匀,进行对比观察。

(提出问题)______
(作出假设)橙子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柠檬中的高。
(实验步骤)
①如图,向两支洁净试管中各加入5mL(毫升)新配制的一定浓度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编号为甲、乙。
②再同时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新鲜橙子汁、2mL新鲜柠檬汁,振荡摇匀。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实验结果与结论)
重复上述实验,如果甲试管中颜色褪色比乙试管中明显,说明假设______;如果乙试管中颜色褪色比甲试管中明显,或两支试管中颜色褪色程度基本相近,说明假设______(均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分析与评价)
本实验中甲与乙形成______关系。为了使实验更严谨、更科学,可增加丙组实验:向丙试管中加人5mL相同浓度的______和2mL蒸馏水,振荡摇匀,进行对比观察。
2.综合题- (共1题)
2.
现有甲、乙两瓶气体,分别是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其所占体积百分数如表:
(1)判断:______里的气体是呼出气体,理由是______。
(2)为证明这一判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研究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差异。实验过程中要求被测试者通过2吸入气体,通过3呼出气体。实验装置存在错误,指出哪两根玻璃管应变短一点:______。将实验装置修正完毕,几次呼吸后,烧杯X和Y内的澄清石灰水的状态分别是______和______,由此可知______。
| 氮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其它气体 |
甲瓶 | 79.00% | 20.90% | 0.04% | 0.06% |
乙瓶 | 79.00% | 16.30% | 4.50% | 0.20% |
(1)判断:______里的气体是呼出气体,理由是______。
(2)为证明这一判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研究人体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差异。实验过程中要求被测试者通过2吸入气体,通过3呼出气体。实验装置存在错误,指出哪两根玻璃管应变短一点:______。将实验装置修正完毕,几次呼吸后,烧杯X和Y内的澄清石灰水的状态分别是______和______,由此可知______。

3.单选题- (共3题)
3.
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关于检验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 )


A.实验操作顺序是B→D→C→A |
B.图A中,滴管加入碘液后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
C.除了唾液能消化淀粉,肠液、胰液也能消化淀粉 |
D.如果要求你设置一个实验验证“口腔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可以用馒头块和馒头碎屑来做实验 |
4.
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的操作是为了畅通呼吸道,这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 |
B.图2是触摸颈动脉搏动的情况,判定有无心跳 |
C.图3中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是① |
D.当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证明抢救有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资料分析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