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小鼠脑组织中含有S、M两种物质,科学家发现,若S物质增加或M物质减少,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会增强。某科技小组为了探究小分子金枪鱼多肽(是蛋白质消化过程的中间产物,不会被胃消化)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正常生长的小鼠随机均分成4组,每组12只,编号A、B、C、D。
②除正常喂食外,A组灌喂蒸馏水,B组、C组、D组分别灌喂等量的0.25g/kg、0.5g/kg、1.0g/kg小分子金枪鱼多肽,连续灌喂6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③6周后测定小鼠脑组织内S物质和M物质的含量,绘制如下柱状图。科技小组重复实验的结果一致。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A组的目的是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
(2)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本实验采取的措施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分析柱状图,灌喂3种不同浓度的小分子金枪鱼多肽后的小鼠与A组相比,小鼠脑组织中的S、M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是:S物质_____,M物质_____。
(4)本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①将正常生长的小鼠随机均分成4组,每组12只,编号A、B、C、D。
②除正常喂食外,A组灌喂蒸馏水,B组、C组、D组分别灌喂等量的0.25g/kg、0.5g/kg、1.0g/kg小分子金枪鱼多肽,连续灌喂6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③6周后测定小鼠脑组织内S物质和M物质的含量,绘制如下柱状图。科技小组重复实验的结果一致。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A组的目的是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
(2)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本实验采取的措施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分析柱状图,灌喂3种不同浓度的小分子金枪鱼多肽后的小鼠与A组相比,小鼠脑组织中的S、M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是:S物质_____,M物质_____。
(4)本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
下表是生态学家收集到的某湖区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请回答:

(1)该食物网中生产者是_____,表格中没有体现的生物成分是_____。
(2)该食物网共有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轮虫所在的食物链_____。
(3)该食物网中同时存在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__。

(1)该食物网中生产者是_____,表格中没有体现的生物成分是_____。
(2)该食物网共有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轮虫所在的食物链_____。
(3)该食物网中同时存在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__。
2.资料分析题- (共2题)
3.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数千年来,人们无约束放垦开荒,后来又战乱不断,加重了土地的荒漠化,引发了沙尘暴,生态平衡被破坏,繁华一时的胜景终究湮灭在漫漫黄沙之中。1988年,出于对沙漠的热爱和荒漠化的担忧,某集团开始库布其的治沙征途。30年来,某集团在这片沙海中绿化969万亩,涵养水源243.76亿立方米,把漫天黄沙变成“绿色银行”,又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的立体光伏发电模式,实现了商业、生态、扶贫协同发展,验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的库布其沙漠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鸟类148种,哺乳类29种,爬行类9种,两栖类4种。
(1)资料中,验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做法是:_____。库布其沙漠由于无约束放垦、战乱等原因导致荒漠化,生态平衡被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是有限的;库布其沙漠从产生沙尘暴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又从漫天黄沙变成“绿色银行”,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具有的关系是:_____。
(2)现在的库布其沙漠动植物种类繁多,这种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_。
(3)与两栖类相比,爬行类更适应库布其沙漠的生活环境,其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数千年来,人们无约束放垦开荒,后来又战乱不断,加重了土地的荒漠化,引发了沙尘暴,生态平衡被破坏,繁华一时的胜景终究湮灭在漫漫黄沙之中。1988年,出于对沙漠的热爱和荒漠化的担忧,某集团开始库布其的治沙征途。30年来,某集团在这片沙海中绿化969万亩,涵养水源243.76亿立方米,把漫天黄沙变成“绿色银行”,又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的立体光伏发电模式,实现了商业、生态、扶贫协同发展,验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的库布其沙漠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鸟类148种,哺乳类29种,爬行类9种,两栖类4种。
(1)资料中,验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做法是:_____。库布其沙漠由于无约束放垦、战乱等原因导致荒漠化,生态平衡被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是有限的;库布其沙漠从产生沙尘暴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又从漫天黄沙变成“绿色银行”,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具有的关系是:_____。
(2)现在的库布其沙漠动植物种类繁多,这种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_。
(3)与两栖类相比,爬行类更适应库布其沙漠的生活环境,其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人体被携带疟原虫的按蚊叮咬而患病。疟原虫进入人体后在肝细胞中发育繁殖,继而进入血液,寄生在人体红细胞内大量繁殖,子代最终突破红细胞,释放到血浆中。疟原虫子代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继续侵犯其他红细胞,引起病症发作。
资料2青蒿素是从黄花蒿的茎和叶中提取的一种药物,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于1971年提纯发现。它曾被WHO称作“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研究表明,青蒿素能破坏疟原虫细胞膜,使其活力下降,从而达到有效抑杀疟原虫的作用。
资料32015年美国科研人员将一种抗疟原虫基因转入到一种按蚊的基因序列中,结果发现这种基因能有效遗传给后代按蚊,后代蚊子体内完全没有疟原虫的存在。这一成果为消灭疟疾提供了另一种可能途径。
(1)从传染病防治的角度看,疟原虫是引起疟疾的_____,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看,按蚊传播属于_____。
(2)疟疾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后,可能引发_____(疾病),从而影响血液运输_____的能力。
(3)吞噬细胞吞噬子代疟原虫,对人体起到一定的免疫作用,这种免疫属于_____免疫。
(4)青蒿素能破坏疟原虫细胞膜,使细胞膜具有的控制_____的这个功能发生障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5)资料3中显示通过现代生物技术中的_____技术,已成功培育出了抗疟原虫的按蚊,为消灭疟疾提供了另一种可能途径。
资料1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人体被携带疟原虫的按蚊叮咬而患病。疟原虫进入人体后在肝细胞中发育繁殖,继而进入血液,寄生在人体红细胞内大量繁殖,子代最终突破红细胞,释放到血浆中。疟原虫子代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继续侵犯其他红细胞,引起病症发作。
资料2青蒿素是从黄花蒿的茎和叶中提取的一种药物,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于1971年提纯发现。它曾被WHO称作“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研究表明,青蒿素能破坏疟原虫细胞膜,使其活力下降,从而达到有效抑杀疟原虫的作用。
资料32015年美国科研人员将一种抗疟原虫基因转入到一种按蚊的基因序列中,结果发现这种基因能有效遗传给后代按蚊,后代蚊子体内完全没有疟原虫的存在。这一成果为消灭疟疾提供了另一种可能途径。
(1)从传染病防治的角度看,疟原虫是引起疟疾的_____,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看,按蚊传播属于_____。
(2)疟疾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后,可能引发_____(疾病),从而影响血液运输_____的能力。
(3)吞噬细胞吞噬子代疟原虫,对人体起到一定的免疫作用,这种免疫属于_____免疫。
(4)青蒿素能破坏疟原虫细胞膜,使细胞膜具有的控制_____的这个功能发生障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5)资料3中显示通过现代生物技术中的_____技术,已成功培育出了抗疟原虫的按蚊,为消灭疟疾提供了另一种可能途径。
3.判断题- (共1题)
5.
如图为某家族白化病遗传系谱(以A、a表示有关的基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皮肤白化是隐性性状。(____)
(2)1号和2号都带有致病基因。(____)
(3)3号和8号的基因组成都是Aa。(____)
(4)10号的基因组成是AA的概率为25%。(____)

(1)皮肤白化是隐性性状。(____)
(2)1号和2号都带有致病基因。(____)
(3)3号和8号的基因组成都是Aa。(____)
(4)10号的基因组成是AA的概率为25%。(____)
4.单选题- (共8题)
12.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蚁兽的长舌是由于长期伸长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导致的 |
B.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都是生物与生物进行斗争的结果 |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共同进化 |
D.经常性或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将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资料分析题:(2道)
判断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