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I think everyone should play a part in saving our environment.
— I agree. For example, there will be less air pollution ________ we drive less.
2.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武松武艺高强,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温酒斩华雄”“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 |
B.祥子正直善良,吃苦耐劳。他买第一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二辆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三辆车为了给虎妞办丧事卖掉了。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他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 |
C.《水浒传》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聚义在梁山水泊,杀富济贫,抗拒官府,造反起义的故事。 |
D.《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代表作,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杨太太。 |
2.诗歌鉴赏- (共1题)
3.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两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
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上下一白 ( )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3)即棹小舟入湖( ) (4)取道……石径塘而归( )
【小题2】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小题4】《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初至西湖记》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上下一白 ( )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3)即棹小舟入湖( ) (4)取道……石径塘而归( )
【小题2】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B.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
C.堕而折其髀 | D.水落而石出 |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小题4】《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初至西湖记》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5.
阅读《父爱就像那场雪》一文,完成小题。
父爱就像那场雪
①父亲发来短信说,看天气预报,你那边要下雪了,及时加件衣服.不行给你寄些钱过去,再买几件羽绒服。
②对于名落孙山、只好回家务农的父亲来说,我是他最后的希望.我一出生,他就表现出对我十二分的关怀和疼爱.“天阴下雨打孩子”是我们那儿的一句老话.别的父亲打孩子像家常便饭,而我的父亲,纵使我再调皮,他也从来不肯打我.我小时候十分怕冷,天稍微冷一点就不肯起床上学.父亲会好言劝我,还把我的棉裤棉袄放在煤火上烤热才让我穿.有几次煤火灭了,生不著.父亲便把冰冷的棉裤棉袄放在他身上暖热,母亲看不惯父亲这般爱我,屡屡劝他不要惯坏我.父亲摇摇头,说他要让我快乐地成长。
③上小学的时候,我都是跟着别的大孩子—起去。可一到下雪天,父亲害怕我受罪,就送我上学.放学时,父亲绝对是要守在学校门口的.天寒地冻,银装素裹一片,父亲不住地跺脚走动,以驱散身上的严寒.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他用买来的军大衣紧紧把我裹在怀里,给我讲故事.父亲看过很多书,他讲《三国》,讲《水浒》,讲岳飞,比书上写得还精彩,外面是飘飞的雪,我在父亲的怀里,暖暖和和地听父亲讲述一个个热血沸腾的故事,那是我童年最幸福的事情.上高中时,老师屡屡对我作文中奇异的想象力和流畅的语言表示赞赏,她不知道,这全是父亲的功劳.正是在父亲的怀抱里,我完成了古典文学的启蒙。
④高二那年冬天,天空中飘落起鹅毛般的大雪.我正在课堂上百无聊赖之时,教务处通知我,校门外有人找.我去看时,原来是父亲,由于学校是封闭式管理,不让闲人进去,父亲只能在门外等.茫茫大雪不住地落在父亲身上.父亲成了一个雪人.我的眼圈一红,随即就和门卫吵起来,说他们不近人情,这么冷的天,让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呆着,那是什么滋味?!父亲朝我摆摆手,说算了算了,人家也有人家的难处。
⑤父亲把我带到县城里,给我买了几件棉衣.说上高中了,不能让同学笑语,耍穿些像样的衣服.转眼之间到中午,他领我去街边的饭馆吃饭,点的全是肉菜.他说上学辛苦,不住地往我碗里夹菜。父亲告诉我,他要去外面打工了,由于离年底太近,过年可能就不回来了,学费年前会邮回来,不会耽误我上学.我哽咽了,要不是因为我,父亲也不会这般操劳.父亲笑了,说傻孩子,你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⑥在雾气氤氲的车站,父亲摆摆手,说“不用陪我了,赶快回去上课吧!功课要紧”,我点点头,忙不迭地往回赶.路过车站的窗户边,我往里看了一眼,却发现父亲正趴在窗户边望我,泪水,不争气地便流了下来.有父亲的激励,我发奋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圆了父亲的愿望。只不过,毕业后,一个人在城市过得艰难,还要父亲操心,这成了我心中的隐痛。
⑦不论我长多么大,有多么老,父亲给我的关怀,永远像雪覆盖麦苗—祥使我受饥寒,我很感动,给父亲回短信道:我有钱,不用你们操心了.衣服够穿,你和妈也要注意保暖.父亲回短信说:我和你妈都很好,在外面我们照顾不了你,要好好地自己照顾好自己.看了父亲的短信,我的眼圈又红了。
【小题1】读完全文,给文章标题“父爱就像那场雪”续写一句话.写出“雪”的具体作用。
【小题2】文章第③段和第④段都写到了外面飘飞的雪,分别起什么作用?
【小题3】下面两处动作描写分别写出了什么?
A.父亲朝我摆摆手,说算了算了,人家也有人家的难处。
B.在雾气氤氲的车站,父亲摆摆手,说“不用陪我了,赶快回去上课吧!功课要紧”。
【小题4】阅读全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小题5】下面两段文字所写的内容有点相似,说说两段文字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
(甲)我很感动,给父亲回短信道:我有钱,不用你们操心了.衣服够穿,你和妈也要注意保暖.父亲回短信说:我和你妈都很好,在外面我们照顾不了你,要好好地自己照顾好自己,看了父亲的短信,我的眼圈又红了。
黑王辉《父爱就像那场雪》
(乙)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
父爱就像那场雪
①父亲发来短信说,看天气预报,你那边要下雪了,及时加件衣服.不行给你寄些钱过去,再买几件羽绒服。
②对于名落孙山、只好回家务农的父亲来说,我是他最后的希望.我一出生,他就表现出对我十二分的关怀和疼爱.“天阴下雨打孩子”是我们那儿的一句老话.别的父亲打孩子像家常便饭,而我的父亲,纵使我再调皮,他也从来不肯打我.我小时候十分怕冷,天稍微冷一点就不肯起床上学.父亲会好言劝我,还把我的棉裤棉袄放在煤火上烤热才让我穿.有几次煤火灭了,生不著.父亲便把冰冷的棉裤棉袄放在他身上暖热,母亲看不惯父亲这般爱我,屡屡劝他不要惯坏我.父亲摇摇头,说他要让我快乐地成长。
③上小学的时候,我都是跟着别的大孩子—起去。可一到下雪天,父亲害怕我受罪,就送我上学.放学时,父亲绝对是要守在学校门口的.天寒地冻,银装素裹一片,父亲不住地跺脚走动,以驱散身上的严寒.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他用买来的军大衣紧紧把我裹在怀里,给我讲故事.父亲看过很多书,他讲《三国》,讲《水浒》,讲岳飞,比书上写得还精彩,外面是飘飞的雪,我在父亲的怀里,暖暖和和地听父亲讲述一个个热血沸腾的故事,那是我童年最幸福的事情.上高中时,老师屡屡对我作文中奇异的想象力和流畅的语言表示赞赏,她不知道,这全是父亲的功劳.正是在父亲的怀抱里,我完成了古典文学的启蒙。
④高二那年冬天,天空中飘落起鹅毛般的大雪.我正在课堂上百无聊赖之时,教务处通知我,校门外有人找.我去看时,原来是父亲,由于学校是封闭式管理,不让闲人进去,父亲只能在门外等.茫茫大雪不住地落在父亲身上.父亲成了一个雪人.我的眼圈一红,随即就和门卫吵起来,说他们不近人情,这么冷的天,让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呆着,那是什么滋味?!父亲朝我摆摆手,说算了算了,人家也有人家的难处。
⑤父亲把我带到县城里,给我买了几件棉衣.说上高中了,不能让同学笑语,耍穿些像样的衣服.转眼之间到中午,他领我去街边的饭馆吃饭,点的全是肉菜.他说上学辛苦,不住地往我碗里夹菜。父亲告诉我,他要去外面打工了,由于离年底太近,过年可能就不回来了,学费年前会邮回来,不会耽误我上学.我哽咽了,要不是因为我,父亲也不会这般操劳.父亲笑了,说傻孩子,你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⑥在雾气氤氲的车站,父亲摆摆手,说“不用陪我了,赶快回去上课吧!功课要紧”,我点点头,忙不迭地往回赶.路过车站的窗户边,我往里看了一眼,却发现父亲正趴在窗户边望我,泪水,不争气地便流了下来.有父亲的激励,我发奋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圆了父亲的愿望。只不过,毕业后,一个人在城市过得艰难,还要父亲操心,这成了我心中的隐痛。
⑦不论我长多么大,有多么老,父亲给我的关怀,永远像雪覆盖麦苗—祥使我受饥寒,我很感动,给父亲回短信道:我有钱,不用你们操心了.衣服够穿,你和妈也要注意保暖.父亲回短信说:我和你妈都很好,在外面我们照顾不了你,要好好地自己照顾好自己.看了父亲的短信,我的眼圈又红了。
【小题1】读完全文,给文章标题“父爱就像那场雪”续写一句话.写出“雪”的具体作用。
【小题2】文章第③段和第④段都写到了外面飘飞的雪,分别起什么作用?
【小题3】下面两处动作描写分别写出了什么?
A.父亲朝我摆摆手,说算了算了,人家也有人家的难处。
B.在雾气氤氲的车站,父亲摆摆手,说“不用陪我了,赶快回去上课吧!功课要紧”。
【小题4】阅读全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小题5】下面两段文字所写的内容有点相似,说说两段文字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
(甲)我很感动,给父亲回短信道:我有钱,不用你们操心了.衣服够穿,你和妈也要注意保暖.父亲回短信说:我和你妈都很好,在外面我们照顾不了你,要好好地自己照顾好自己,看了父亲的短信,我的眼圈又红了。
黑王辉《父爱就像那场雪》
(乙)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
6.
阅读下面文字
水井与符号文化
①伴随岁月的积淀,水井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成为一种因情景不同而文化意义不同的符号。
②“井”最常见的符号意义即代表了家国故园,自古就有“背井离乡”、“乡井”之说。“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中国的传统观念视之为命根子,把“背井离乡”看成是人生一大苦事,中国古人安土重迁,具有很强的乡土文化情结。一口水井成了故乡家园的象征,他乡的一碗井水常常让人充满了离愁别绪,思念之情涌上心头。同时,水井本身又恰恰位于地上而深入地下,井口小,如果人在其中,所见井上之天也就小。这种特殊的空间视野便引申出“井”的又一重符号内涵,即坐井观天。这一意思的形成是源于刚刚提到的“水井作为家国故园的象征”的符号象征,集中体现了固定的生活区域对人思想的禁锢、束缚,阻碍着人们超越现状、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的脚步。
③佛教作为一件舶来品(指进口的货物),已经完完全全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它与中国民间文化相融合,借“井”喻理,常常体现了佛法无边的大智慧。水井在佛家教义中被看作是功德的载体,它具备了普渡众生、解救众生于水火的拯救功能,成为一种可以依托的身心归宿的象征。
④北京故宫里有一口水井,名为“珍妃井”。关于这口井的传说是慈禧太后在杀害戊戌维新派志士后,对支持光绪变法的珍妃百般加害,并将其打入冷宫,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携光绪逃离京城,走前令太监把珍妃推入井中溺死。历史上关于珍妃的死因有不同说法,但这口令珍妃香消玉殒的井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这也是“水井”符号最为凄惨的一层表达,“井”常常成为受欺凌妇女最后的归宿。“井”象征着受侮辱受欺凌的女性彼岸的家园,是她们灵魂与肉体最后的归依,同时也是她们悲惨命运的象征。
⑤水井通往地下,而地下世界是无人知晓的、神秘的,因此井也就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特别是在中国的志怪小说中,井往往成为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象征,据此产生了很多关于神仙、鬼怪、隐士、异人的故事,如《搜神记》、《聊斋志异》、《西游记》等等。在正史当中也记录了不少关于井的怪异事情,表达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对理想的永恒追求,井也因此被赋予了神性和魔性。
(节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小题1】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小题2】解释第③段中加点词语“中国制造”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中国制造”:
【小题3】本文引经据典,表现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小题4】通读全文,说说“井”具有哪几重文化符号的内涵?
水井与符号文化
①伴随岁月的积淀,水井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成为一种因情景不同而文化意义不同的符号。
②“井”最常见的符号意义即代表了家国故园,自古就有“背井离乡”、“乡井”之说。“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中国的传统观念视之为命根子,把“背井离乡”看成是人生一大苦事,中国古人安土重迁,具有很强的乡土文化情结。一口水井成了故乡家园的象征,他乡的一碗井水常常让人充满了离愁别绪,思念之情涌上心头。同时,水井本身又恰恰位于地上而深入地下,井口小,如果人在其中,所见井上之天也就小。这种特殊的空间视野便引申出“井”的又一重符号内涵,即坐井观天。这一意思的形成是源于刚刚提到的“水井作为家国故园的象征”的符号象征,集中体现了固定的生活区域对人思想的禁锢、束缚,阻碍着人们超越现状、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的脚步。
③佛教作为一件舶来品(指进口的货物),已经完完全全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它与中国民间文化相融合,借“井”喻理,常常体现了佛法无边的大智慧。水井在佛家教义中被看作是功德的载体,它具备了普渡众生、解救众生于水火的拯救功能,成为一种可以依托的身心归宿的象征。
④北京故宫里有一口水井,名为“珍妃井”。关于这口井的传说是慈禧太后在杀害戊戌维新派志士后,对支持光绪变法的珍妃百般加害,并将其打入冷宫,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携光绪逃离京城,走前令太监把珍妃推入井中溺死。历史上关于珍妃的死因有不同说法,但这口令珍妃香消玉殒的井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这也是“水井”符号最为凄惨的一层表达,“井”常常成为受欺凌妇女最后的归宿。“井”象征着受侮辱受欺凌的女性彼岸的家园,是她们灵魂与肉体最后的归依,同时也是她们悲惨命运的象征。
⑤水井通往地下,而地下世界是无人知晓的、神秘的,因此井也就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特别是在中国的志怪小说中,井往往成为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象征,据此产生了很多关于神仙、鬼怪、隐士、异人的故事,如《搜神记》、《聊斋志异》、《西游记》等等。在正史当中也记录了不少关于井的怪异事情,表达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对理想的永恒追求,井也因此被赋予了神性和魔性。
(节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小题1】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水井伴随岁月的积淀,其功能意义远远不如文化意义。 |
B.水井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意义。 |
C.水井因它的文学性而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 |
D.水井文化符号涉及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 |
“中国制造”:
【小题3】本文引经据典,表现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小题4】通读全文,说说“井”具有哪几重文化符号的内涵?
5.名著阅读- (共1题)
7.
(题文)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卢俊义道:“可以回避否?”吴用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便回员外道:“则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虽有些惊恐,却不伤大体”卢俊义道:“若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吴用口歌四句: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吴用的四句口歌暗藏什么玄机?吴用让卢俊义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避难的用意是什么?
卢俊义道:“可以回避否?”吴用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便回员外道:“则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虽有些惊恐,却不伤大体”卢俊义道:“若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吴用口歌四句: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吴用的四句口歌暗藏什么玄机?吴用让卢俊义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避难的用意是什么?
6.语言表达- (共1题)
8.
阅读下列非连续性文本。
文明旅游
【事件回放】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4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数约1.17亿人次, 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约1.2亿人次。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是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人们一边看着中国游客排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视中国人为“暴发户”。
(《城市快报》)
【小题1】阅读【事件回放】部分,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几个特点?请分别归纳。
【数据调查】
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
【小题2】根据“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写出调查结果。
【观点碰撞】
观点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游客曾被视为“暴发户”,出境旅游疯狂购物、大声喧哗。被贴有“暴发户”标签的还有俄罗斯人,他们几乎能吃光所有的自助餐食物,甚至掏出小塑料袋将食物偷偷带走,对酒店工作人员大呼小叫。此外,法国游客缺乏礼貌、态度傲慢、爱挑剔等行为同样招致非议,而美国游客也贴有“粗鲁”、说话声音大的标签。总而言之,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卢浮宫前泡脚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实在不必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横加指责。(新华网)
观点二:一个真正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地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贫富不是文明的标准。我们希望明天的中国能够无愧地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记去不断清洗历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里检点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冯骥才《中国人丑陋吗》)
观点三:拥有财富未必受人敬,修养与财富相匹配,才值得尊敬。如果财富上涨了,而素质更低下了,这是文明的耻辱,而个体的文明素质往往勾连着国家形象、软实力。中国是文明之邦,理应坚守并传递文明礼仪,而不是比丑、比恶、比坏。尤其是走出国门时,更应该有操守。弘扬文明,这才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气质与气场。(网友评论)
【小题3】对中国游客被贴“标签”这种现象,有哪些观点?请作简要归纳。
文明旅游
【事件回放】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4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数约1.17亿人次, 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约1.2亿人次。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是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人们一边看着中国游客排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视中国人为“暴发户”。
(《城市快报》)
【小题1】阅读【事件回放】部分,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几个特点?请分别归纳。
【数据调查】
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
不文明行为 | 乱丢垃圾 | 不尊重风俗习惯 | 对景区规定不以为然 | 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 插队 | 随地吐痰 |
投票结果 | 72% | 31% | 13% | 46% | 8% | 65% |
【小题2】根据“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写出调查结果。
【观点碰撞】
观点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游客曾被视为“暴发户”,出境旅游疯狂购物、大声喧哗。被贴有“暴发户”标签的还有俄罗斯人,他们几乎能吃光所有的自助餐食物,甚至掏出小塑料袋将食物偷偷带走,对酒店工作人员大呼小叫。此外,法国游客缺乏礼貌、态度傲慢、爱挑剔等行为同样招致非议,而美国游客也贴有“粗鲁”、说话声音大的标签。总而言之,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卢浮宫前泡脚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实在不必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横加指责。(新华网)
观点二:一个真正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地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贫富不是文明的标准。我们希望明天的中国能够无愧地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记去不断清洗历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里检点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冯骥才《中国人丑陋吗》)
观点三:拥有财富未必受人敬,修养与财富相匹配,才值得尊敬。如果财富上涨了,而素质更低下了,这是文明的耻辱,而个体的文明素质往往勾连着国家形象、软实力。中国是文明之邦,理应坚守并传递文明礼仪,而不是比丑、比恶、比坏。尤其是走出国门时,更应该有操守。弘扬文明,这才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气质与气场。(网友评论)
【小题3】对中国游客被贴“标签”这种现象,有哪些观点?请作简要归纳。
7.综合性学习- (共1题)
9.
把“关键的是,你要有一副热爱生活的心肠,要有一个积极奋进的目标,要有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还原到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种个人的体验。(B)也许,幸福是你风尘仆仆走进家门时亲切的笑脸;也许,幸福是你卧病床上百无聊赖时温馨的问候;也许,幸福是你屡遭挫折心灰意冷时劝慰的话语;也许,幸福是你历经艰辛获得成功时赞赏的掌声。(C)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幸福。(D)
(A)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种个人的体验。(B)也许,幸福是你风尘仆仆走进家门时亲切的笑脸;也许,幸福是你卧病床上百无聊赖时温馨的问候;也许,幸福是你屡遭挫折心灰意冷时劝慰的话语;也许,幸福是你历经艰辛获得成功时赞赏的掌声。(C)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幸福。(D)
8.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