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60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8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对 (xiào) 狡黠  (xiá)  阔绰 (kò) 顶礼膜拜  (mò)
B.挑衅 (xìn)  谄媚 (chǎn) 绮丽 (qǐ) 奄奄一息  (yǎn)
C.惭怍 (zuò)  请帖  (tiě)  脱臼(jiū)难辞其咎  (jiù)
D.濡湿 (rú)   木讷  (nè)   追溯 (shù) 寻章摘句  (zhāi)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辍学  镌刻 唾手可得   未雨绸谬
B.谩骂  威慑 水泻不通   冥思遐想
C.赃物  挑衅 怏怏不乐   因地制宜
D.阑删  风骚 自出心裁  笑容可掬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里的天气变化无常,你可要多带些衣服。
B.现在的孩子对什么都好奇,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C.前段时间,电信、联通涉嫌垄断一事被传得纷纷扬扬。
D.她虽然个子不高,但长得小巧玲珑的,挺可爱的。
4.
选出填在下列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作为知识分子,不应该随波逐流,而 认清方向,各尽所能。
②看了《鸟之殇,千年鸟道上的大屠杀》,我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真的吗?这些无辜的生灵多么可怜啊!猎鸟者多么残忍、贪婪!
③孩子们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做,不要让他们什么事都 家长。
A.必需 几乎 依从B.必需 简直 依赖
C.必须 几乎 依从D.必须 简直 依赖
5.
对语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   )
日出之所以美,是我们看到黎明的时候,唤起了生命里的某种感叹。从看到日出的过程里,我们感觉到蒸蒸日上的朝气,感觉到生命的活泼,感觉到从绝望黑夜进入到希望黎明的柳暗花明。我们看到的不是黎明,是自己的生命。我们把自己期待生命美好的渴望,投射在黎明上
A.文中“感觉”“活泼”都是动词,“看日出”是动宾短语。
B.“我们把自己期待生命的美好的渴望,投射在黎明上。”句中“投射”是做状语。
C.“我们看到的不是黎明,而是自己的生命。”一句是并列复句。
D.划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唤起”改为“呼唤”
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日,或者是宗教上的,或者是节令上的。_____________。
①这体现出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 ②比如欧洲国家的圣诞节,为的是纪念耶稣的诞辰。③而中国的节日主要来源于时令,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④复活节则是为了庆祝耶稣复活而产生的。
A.②④③①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①②③④

2.名著阅读(共1题)

7.
(题文)名著阅读填
(1)“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些话出自______(作品)主人公 ____的故事就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
(2)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着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选文的作者_______,她告诉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语言表达(共1题)

8.
请结合语境再仿写一句话。
我们向往世界一切美好事物,他们指引着梦想的方向。向往太阳,向往它喷薄而出的壮丽,向往它哺育一切的博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往白云,向往它变化莫测的飘逸,向往它超凡脱俗的纯洁。

4.作文(共1题)

9.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若选(一):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若选(二):请自拟文题,然后作文。
(一)请以“将   化作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从这首诗中,有人读出了不必踏破铁鞋,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有人读出了若没有追求的过程,也许无法学会珍惜……请以“学会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恰当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容易显露个人信息的地名。

5.(共1题)

10.
阅读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1)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牛酒迎劳之。事闻,朝廷大怒,(2)富弼议欲诛仲约。仲淹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贼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今高邮无兵与械,且小民之情,(3)醵出财物而免于杀掠,必喜。戮之,非法意也。”仁宗乃释之。弼愠曰:“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仲淹密告之曰:“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他日(4)手滑,恐吾辈亦未可保。”弼不谓然。及二人出按边,弼自河北还及国门不得入,未测朝廷意,比夜彷徨绕床,叹曰:“范六丈圣人也。
(注) (1)晁仲约:人名,地方官员。(2)富弼:人名,朝中官员。(3)醵:泛指聚敛(钱财)。(4)手滑:任意放手行事。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尝古仁人之心   (2)吾谁与
(3)弼曰 (4)富弼议欲仲约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弼自河北还及国门不得入
【小题4】(甲)文主要运用哪两种表达方式?
【小题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