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三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2606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1

1.判断题(共1题)

1.
判断对错(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_____)
(2)“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_____)
(3)要想观察到血液中红细胞,可以将实验材料制成切片观察。(_____)  
(4)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_____)
(5)细胞中的物质都是由细胞自己制造的。(_____)

2.单选题(共14题)

2.
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蝴蝶  ②珊瑚  ③黑木耳  ④智能机器人  ⑤青苔  ⑥流星
A.②④⑥B.①②③⑤C.①③⑤D.④⑥
3.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开始于(   )
A.作出假设B.表达和交流C.制定和实施计划D.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在设计对照实验的同时还应设计(   )
A.分组实验B.独立实验C.模拟实验D.重复实验
5.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A.有光 无水B.干燥 湿润C.有光 无光D.有空气 无空气
6.
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
A.生长现象B.应激性C.繁殖D.呼吸
7.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且活力不足
8.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B.海洋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9.
在做“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时,一组选用5只鼠妇,二组选用20只鼠妇,哪一组的实验结果更准确?为什么?(   )
A.二组;可防止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B.一组;数量少便于控制
C.一组;实验过程更简短D.二组;数量多有利于竞争
10.
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水稻和杂草B.猫和老鼠C.人和猪D.蚂蚁和蚱蜢
11.
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A.蛾夜间活动B.候鸟的迁徙C.仙人掌的叶变成刺D.山顶的旗形树
12.
某淡水生态系统中有这样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当这水域被排放了难分解的有毒物质——汞后,一段时间,体内汞的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小鱼B.剑水蚤C.大鱼D.浮游植物
13.
人们为了防止鸟吃草子,把一片草地用网全罩起来,结果导致食草昆虫大量繁殖,草几乎全被吃光,这是因为破坏了(   )
A.生态系统B.生存环境C.食物网D.食物链
14.
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小麦→田鼠→猫头鹰B.水稻→水蛇→田鼠
C.野蘑菇→鹰→野兔D.水稻→食鱼鸟→草鱼
15.
目前餐桌上流行的营养丰富的各种菌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