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57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2

1.选择题(共1题)

1.
选出与“延年益寿”的“益”解释相同的一项……………………………(   )
A.斟酌损益B.香远益清C.自以为大有所益D.良师益友

2.字词书写(共1题)

2.
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的汉字。
小村充满古朴、勤劳、友爱、亲昵的鲜活气息,它安于并珍惜安yì(①)、与世无争的平凡生活,它乐享盘古开天辟地所赋予的这片偏远山水的静mì(②)、祥和的自然景致,栽竹养花,种树锄地,溪里摸鱼,上山砍柴……一年又一年,从不为外界喧xiāo(③)熙攘的生活所吸引与改变,而是繁yǎn(④)生息、循回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奇迹。

3.句子默写(共1题)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⑴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   
⑵关山度若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4.
消失的故乡
谢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小题1】作者在第2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加以概括。
【小题2】文章语言凝练形象,试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3】结合全文,分析“我在故乡迷了路”的原因?
【小题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内涵丰富而深刻。结合全文内容,试加以分析。

5.对比阅读(共1题)

5.

(甲)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②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⑤,虽欲优游⑥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府。苏轼曾做过凤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    ②弥:满。弥月,整月。 ③忭:高兴,欢乐。  ④荐饥:连年饥荒  ⑤二三子:你们  ⑥优游:悠闲自得。

【小题1】下面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当春发生  三日B.雨麦岐山之阳   优游以乐此亭者
C.名其年  始旱而赐之D.予至扶风明年  以属客而告
【小题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官 吏 相 与 庆 于 庭 商 贾 相 与 歌 于 市 农 夫 相 与 忭 于 野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小题4】(甲)(乙)文虽都写“喜雨”,但雨的特点却有异同,相同点是雨都能_____ 万物、愉悦百姓,不同点是(甲文)的雨来得早且细,(乙文)的雨来得_____。
【小题5】下列文章与(乙文)表达的主旨最接近的一项是………………………( )
A.韩愈《马说》B.张岱《湖心亭看雪》
C.欧阳修《醉翁亭记》D.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名著阅读(共1题)

6.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写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请根据材料提示和相关文章的内容填空。
在《二十四孝图》中,不识字的阿长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不绝地讲出孝子们的事迹,像这样的回忆阿长讲故事和民间文化的内容,《朝花夕拾》的其他文章中也有不少,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_________,《阿长与〈山海经〉》中,_________。
(2)阅读下面语段,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内容。
当我们身处人生逆境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从经典阅读中汲取精神力量。《红楼梦》 中,_____在经受了人生苦难遭遇后仍然废寝忘食,学习写诗,使人不得不叹服她的聪颖灵秀、刻苦勤勉。节选自《______》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中,英子在父亲去世时以小小年纪担起了家庭的责任。我们还可以从_______的《再塑生命的人》中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
(3)下面是《俗世奇人》中的插图,请阅读后按要求填空。
 
(图①) (图②)
图①中举起青石大锁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
图②中的大夫苏七块绰号得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文(共2题)

7.
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毕业纪念册的序言往往能唤起我们的美好回忆,或表达对未来的展望。请从“微笑”、“梦想”和“祝福”中任选一个关键词,联系你的初中生活为纪念册写一篇序言。
要求: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15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8.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人生之路不平坦,挫折、打击都是人生中所必经的磨炼。
读了本诗引发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阐述道理,还可以……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