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为了探究食品滋生微生物的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将适量新鲜猪肉和水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冷却后取澄清的猪肉汁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将等量的猪肉汁分别加入编号为A、B、C的三只锥形瓶中,静置一小时,然后用脱脂棉花塞住瓶口.
步骤二:把锥形瓶A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冷藏室的温度为6℃.
步骤三:把锥形瓶B放入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为25℃.
步骤四:把锥形瓶C加热煮沸后,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为25℃.
步骤五:几天后,用放大镜对三只锥形瓶内的猪肉汁进行观察,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内.(观察不到微生物,用“﹣”表示.观察到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表示;微生物很多用“+++”表示)
(1)步骤二、步骤三的变量是_____,作为对照组是_____瓶.
(2)根据该实验,说明通过_____处理,可较长时间保存食品.
(3)防止食品腐败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将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_____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4)请你再列举一种食品的保存方法:_____.
步骤一:将等量的猪肉汁分别加入编号为A、B、C的三只锥形瓶中,静置一小时,然后用脱脂棉花塞住瓶口.
步骤二:把锥形瓶A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冷藏室的温度为6℃.
步骤三:把锥形瓶B放入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为25℃.
步骤四:把锥形瓶C加热煮沸后,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为25℃.
步骤五:几天后,用放大镜对三只锥形瓶内的猪肉汁进行观察,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内.(观察不到微生物,用“﹣”表示.观察到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表示;微生物很多用“+++”表示)
锥形瓶 | A | B | C |
观察结果 | + | +++ | ﹣ |
(1)步骤二、步骤三的变量是_____,作为对照组是_____瓶.
(2)根据该实验,说明通过_____处理,可较长时间保存食品.
(3)防止食品腐败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将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_____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4)请你再列举一种食品的保存方法:_____.
2.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适于生活在水中。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所设计实验装置如图。请你帮助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
(2)作出假设:_____
(3)实验设计:
A、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除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应该相同。
B、本实验如图所示,若认定乙图是实验组,则甲图为_____组。
(4)实验结果:甲装置中的孑孓一段时间后衰弱或死亡;乙装置中的孑孓一段时间后仍然正常生活。
(5)试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_____。
(6)得出结论:_____。

(1)提出问题: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
(2)作出假设:_____
(3)实验设计:
A、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除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应该相同。
B、本实验如图所示,若认定乙图是实验组,则甲图为_____组。
(4)实验结果:甲装置中的孑孓一段时间后衰弱或死亡;乙装置中的孑孓一段时间后仍然正常生活。
(5)试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_____。
(6)得出结论:_____。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灭绝的中国犀牛
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主要栖息于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犀牛身体庞大,是仅次于象的动物,不过它们胆小,不伤害其他动物,只是受到敌害攻击时才会用头上的角进行自卫。
犀牛数量稀少,价值珍贵。犀牛头上珍贵的犀牛角成为人类捕杀它们的诱因。自私的人们把犀牛角当成贵的药材,并用来雕刻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据说犀牛的皮和血液也是珍贵的入药材料。
人类在大量捕杀犀牛的同时,还不断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乱砍滥伐,导致它们的栖息地不断缩小。1916年,最后一只双角犀惨遭杀害;1920年,最后一只大独角犀被捕杀;1922年,最后一只小独角犀也没能逃脱被杀的命运。至此中国犀牛彻底从地球上灭绝了。
(1)中国犀牛主要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导致中国犀牛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一种生物的灭绝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什么样的损失?
(4)请你对如何保护濒临灭绝的生物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灭绝的中国犀牛
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主要栖息于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犀牛身体庞大,是仅次于象的动物,不过它们胆小,不伤害其他动物,只是受到敌害攻击时才会用头上的角进行自卫。
犀牛数量稀少,价值珍贵。犀牛头上珍贵的犀牛角成为人类捕杀它们的诱因。自私的人们把犀牛角当成贵的药材,并用来雕刻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据说犀牛的皮和血液也是珍贵的入药材料。
人类在大量捕杀犀牛的同时,还不断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乱砍滥伐,导致它们的栖息地不断缩小。1916年,最后一只双角犀惨遭杀害;1920年,最后一只大独角犀被捕杀;1922年,最后一只小独角犀也没能逃脱被杀的命运。至此中国犀牛彻底从地球上灭绝了。
(1)中国犀牛主要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导致中国犀牛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一种生物的灭绝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什么样的损失?
(4)请你对如何保护濒临灭绝的生物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2.资料分析题- (共1题)
4.
某环保小组在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产后生活的关系后,对“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收集资料并探究.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这些污染物会通过不同的食物链进入人体和其他动物体内,危害人体和其他动物的健康.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表),结合上述有关内容,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结合所学,分析探究活动,回答相关问题:
(1)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_____进行对照实验.
(2)表中B,D两组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
(4)满江红属蕨类植物,与葫芦藓等苔藓植物相比,它特有的结构是具有真正的_____.
(5)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_____
(6)如图为蕨类植物满江红的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结构,a,b为细胞内进行的生理活动.分析知:②代表的气体是_____;A结构处进行的生理活动实质是_____,释放能量.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这些污染物会通过不同的食物链进入人体和其他动物体内,危害人体和其他动物的健康.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表),结合上述有关内容,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组别项目 | A | B | C | D | E |
加无污染河水的体积 | 500毫升 | 500毫升 | 500毫升 | 500毫升 | 500毫升 |
加废旧电池的数量及型号 | 不加 | 1节5号 | 1节7号 | 1节5号 | 1节5号 |
加满江红的数量 | 不加 | 不加 | 不加 | 10克 | 30克 |
放同样小鱼的数目 | 1条 | 1条 | 1条 | 1条 | 1条 |
小鱼存活的时间 | 10天 | 3天 | 5天 | 6天 | 8天 |
结合所学,分析探究活动,回答相关问题:
(1)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_____进行对照实验.
(2)表中B,D两组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
(4)满江红属蕨类植物,与葫芦藓等苔藓植物相比,它特有的结构是具有真正的_____.
(5)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_____
A.体内都有输导组织 | B.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 C.都生活在水中 | D.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用孢子繁殖 |

3.单选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资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