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是非题
(1)当显微镜的目镜上沾有污物时,用纱布擦拭镜头。(______)
(2)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和液泡。(______)
(3)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______)
(4)用铅笔画细胞图时,要注意用粗线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______)
(5)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其组成都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______)
(6)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现象说明了环境对植物的影响。(______)
(7)“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遗传多样性。(______)
(8)多细胞生物体内有很多体细胞,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_______)
(9)若将低倍镜下的物像转换高倍物镜下观察时,需先升高镜筒,再转动转换器。(______)
(10)细胞被碘液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______)
(1)当显微镜的目镜上沾有污物时,用纱布擦拭镜头。(______)
(2)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和液泡。(______)
(3)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______)
(4)用铅笔画细胞图时,要注意用粗线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______)
(5)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其组成都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______)
(6)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现象说明了环境对植物的影响。(______)
(7)“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遗传多样性。(______)
(8)多细胞生物体内有很多体细胞,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_______)
(9)若将低倍镜下的物像转换高倍物镜下观察时,需先升高镜筒,再转动转换器。(______)
(10)细胞被碘液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______)
2.综合题- (共2题)
2.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温度以外,还有土壤的潮湿程度等。请你利用以下甲、乙、丙三种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如果你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以上哪一个实验装置?_____。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若将10只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不能用1只鼠妇进行实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复进行5组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都经过10分钟后,及时统计记录鼠妇数量。如果在明亮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那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
(2)如果你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能否利用乙实验装置做对照实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那么能否利用丙实验装置做对照实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完成后应将鼠妇_______________。

(1)如果你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以上哪一个实验装置?_____。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若将10只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不能用1只鼠妇进行实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复进行5组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都经过10分钟后,及时统计记录鼠妇数量。如果在明亮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那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
(2)如果你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能否利用乙实验装置做对照实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那么能否利用丙实验装置做对照实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完成后应将鼠妇_______________。
3.
下面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有_____条食物链组成。
(2)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捕食关系,另一种是__________关系。
(4)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鼠、兔、蛇、鹰都是动物,统称为_______者,细菌、真菌(图中没有标出)则是_________者,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___________。
(5)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个体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6)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______________。
(7)若土壤中含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8)如果鹰大量减少,那么短时间内鼠和兔的数量将会_________(“增加”或“减少”)。

(1)该食物网中有_____条食物链组成。
(2)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捕食关系,另一种是__________关系。
(4)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鼠、兔、蛇、鹰都是动物,统称为_______者,细菌、真菌(图中没有标出)则是_________者,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___________。
(5)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个体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6)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______________。
(7)若土壤中含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8)如果鹰大量减少,那么短时间内鼠和兔的数量将会_________(“增加”或“减少”)。
3.单选题- (共9题)
6.
铅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的物质。在一个受铅污染的生态系统中,发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经检测它们体内残留的铅含量情况如表,那么四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 | 甲 | 乙 | 丙 | 丁 |
铅的相对含量 | 0.04 | 0.16 | 0.08 | 0.32 |
A.乙→丙→丁→甲 | B.丁→乙→丙→甲 | C.甲→丙→乙→丁 | D.甲→乙→丙→丁 |
9.
下列有关生物圈、生态系统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
B.生物圈包括全部的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
C.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
D.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