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培英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2552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30

1.综合题(共2题)

1.
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环境。像这种试验我们称为___________试验,其原则是___________变量。
(3)方法步骤: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4)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___________ 的环境中生活。
(5)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两侧不能只用一只鼠妇的原因: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重复做了5次试验,为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5次的试验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食物链有__________________条,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能力。
(4)图二中,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鹰与此生物的关系是______和______。

2.单选题(共24题)

3.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B.向日葵C.钟乳石D.钟表
4.
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说明它具有下列哪项特征(  )
A.能进行光合作用B.能进行呼吸
C.能生长和繁殖D.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5.
除( )外,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
A.病毒、细菌B.细菌、细胞
C.病毒、细胞D.病菌、细胞
6.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D.能进行呼吸
7.
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这一现象说明生物()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
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活需要营养
8.
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 池塘中所有的鱼     B. 池塘中的水
C. 池塘中所有的植物 D. 一个池塘
9.
蝗虫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几乎融为一体,这个现象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与环境互相影响
10.
对于生活在田野里的一株玉米来说,影响其生活的环境因素有(  )
A.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因素
B.田野里的动物、其他种类的植物、微生物等
C.A和B的总和
D.A和B的总和再加上这片田野里的其他玉米
11.
沙漠中的仙人掌,块茎可贮藏水分,刺状叶可减少水分的蒸腾散失,它说明了(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D.生物与环境无关
12.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且活力不足
13.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寄生关系
B.“蚂蚁齐筑巢”描述的是合作关系
C.“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春风又绿江南岸”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14.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能正确表示草、羊、狼三种生物数量多少的图是
A.B.
C.D.
15.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16.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制造氧气最多的是    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 生态系统。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海洋,森林,湿地B.海洋,草原,农田
C.生物圈,海洋,湿地D.生物圈,森林,湿地
17.
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活,蛇的冬眠主要与下列哪一种环境因素有关?(  )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
18.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A.亚马孙热带雨林B.千山风景区
C.撒哈拉沙漠D.呼伦贝尔大草原
19.
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网)构成是(  )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
7
0.51
68
0.39
 
A.D→B→C→E→AB. 
C. D.A→E→C→B→D
20.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是影响豆苗生长的(  )
A.共生者B.寄生者C.生物因素D.非生物因素
21.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羊→狼B.庄稼→鼠→蛇→鹰→细菌
C.鹰→蛇→青蛙→昆虫D.草→兔→鹰
22.
小明在实验课上观察完黑藻后,将黒藻放进了生物角的鱼缸里,他认为这样可使小鱼和黑藻都生活得更好。在这个小生态系统中,小鱼和黒藻分别承担的角色是:( )
A.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消费者
C.消费者、生产者D.分解者、消费者
23.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B.陆地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2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
A.竞争关系B.寄生关系C.捕食关系D.共生关系
25.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海洋圈、岩石圈B.大气圈、海洋圈和陆地圈
C.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表面D.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表面
26.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具有的特点是
A.基本不变B.逐级增加C.逐级递减D.没有规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