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介休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545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31

1.综合题(共3题)

1.
酸奶,属于乳类发酵制品之一,相比牛奶来说,酸奶不仅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还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人体营养所必须的多种维生素,如VB1,VB2,VB6,VB12等,同时还对改善肠胃环境,增强抵抗力非常有益,所以,酸奶比牛奶更健康,生物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图柱形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_______,它只能在______________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
(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___步骤。
(4)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酵时间
牛奶状况
2小时
呈液态,无酸味
4小时
呈液态,略带酸味
6小时
呈蛋花状态,微酸
8小时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10小时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2.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新鲜的肉不处理,放久了会腐烂,而且夏天鲜肉要比冬天腐烂快些.为了探究鲜肉腐烂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假设:鲜肉腐烂与它的含水量有关.为此,他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他的假设:取两块瘦肉(重量相同),用烘干机将两块瘦肉中的水分烘干;分别置于甲乙两个干燥瓶洁净的培养皿中;再将两个培养皿置于同一个温暖的地方,只在乙培养皿中的瘦肉上滴加少量的蒸馏水
请据此作答:
(1)该同学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甲培养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3)你预期他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培养皿中的瘦肉先腐烂。
(4)鲜肉腐烂是因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分解了鲜肉中的有机物,有机物被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鲜肉腐败还与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3.
某中学的生物科技活动小组为了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设计了“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分布情况”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完成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比洗手后的多。
(3)制定和实施计划
①将9个灭菌、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平均分成三组,每组的培养皿底部贴上相应的标签:洗手前、洗手后、空白对照
②打开培养皿,三位同学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前”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③三位同学用肥皂将手洗干净,然后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后”的标签儿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④“空白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把三种培养你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
⑥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并计算________________。
(4)请你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有的对人类有害,但有的对人类是有益的.如人们往往在制作馒头或面包时,加入____________菌;利用有些真菌产生的____________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治疗相应的疾病。
(6)在本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接种前需高温灭菌处理
C.将指尖放在培养基上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
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再进行高温处理。

2.单选题(共10题)

4.
同学们为了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用煮沸灭菌并冷却的肉汤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对照实验。根据图示判断他们欲探究的问题是

A. 氧气对肉汤保鲜的影响
B. 澄清肉汤的量对肉汤保鲜的影响
C. 棉花塞对肉汤保鲜的影响
D. 影响肉汤保鲜的微生物来自肉汤还是来自空气
5.
每到冬天,森林里都铺满了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森林里的落叶层并没有越积越厚的主要原因是(  )
A.被人类收集走用做柴火烧掉了B.落叶被鸟儿叼走建筑巢穴了
C.细菌和真菌逐渐将其分解了D.牛、羊等食草动物将其吃掉了
6.
俗语说“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四条腿的猪、牛、羊的肉脂肪含量高,过量食用对健康无益。两条腿的鸡、鸭、鹅等因为禽流感等问题食用量也在减少。一条腿的蘑菇等菌类,蘑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有“植物肉”的美誉。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具有明确防治癌症的食物,常吃对健康大有益处。下列有关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蘑菇是多细胞真菌,通过分裂繁殖后代
B.蘑菇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蘑菇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D.磨菇地上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7.
下列不属于共生关系的是
A.羊和帮助其分解纤维素的细菌B.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
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D.人与体内的蛔虫
8.
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B.黄牛耕地、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9.
关于“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远少于蚯蚓B.这是探究小鼠的先天性行为
C.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都一样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10.
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的结构基础是骨骼肌
B.运动是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而产生的
C.运动的完成不仅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其他系统的调节和配合
D.运动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夺取栖息地和繁殖,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1.
“人多力量大”是动物的社会行为对此作了最好的诠释.动物的社会行为不包括()
A.蜜蜂成员的分工合作B.两性识别
C.狒狒的等级制度D.狼的群体生活
12.
两栖动物不能成为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A.肺不发达,兼用皮肤辅助呼吸B.体温不恒定
C.生殖、发育过程离不开水D.皮肤裸露,不能长时间处于陆地上
13.
下列疾病中,都属于病毒引起的是()
A.佝偻病、手足口病B.艾滋病、禽流感
C.脚气病、口蹄疫D.乙肝病、结核病

3.填空题(共1题)

14.
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该同学的实验记录;图中甲为“迷宫”示意图;乙为实验中小鼠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
267秒
第二次
193秒
第三次
 90秒
 

(1)请在图乙中绘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柱形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通常小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________的作用。
(3)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__决定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