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马营镇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54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8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揩油(ká) 牵绊(pàn)    鬓角(bìn)    跋山涉水(bá)
B.撇嘴(piě)    谬赞(miù)    肖像(xiào)   山风乍起(zhà)
C.眼眶(kuàng)  尴尬(gá) 胆怯(què)    停滞不前(zhì)
D.茁壮(zhuó)   发酵(xiào)   怔住(zhèng)  啰啰嗦嗦(luó)
2.
选出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骸骨  妇儒皆知   花团锦簇
B.烦躁  苍海桑田   温声细语
C.测隐  穷愁潦倒   正襟危坐
D.癫狂  张皇失措   因地制宜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4.
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项是()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遵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⑤③D.④②⑤③①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是法国伟大的戏剧家,他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重点塑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B.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
C.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D.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2.诗歌鉴赏(共1题)

6.
(2017年中考浙江省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小题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____________的感受,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____________的态度。
【小题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度无所得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即以母属两弟 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谢曰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
【小题4】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隐形杀手——甲醛
①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广泛存在于生活之中,尤其是室内装修材料中的甲醛,危害极大。人们往往谈“醛”色变,这是为什么呢?
②装修污染问题,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出现,虽然近年来公众的防治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材料污染仍然存在,且范围极广,污染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家庭中最常见的甲醛污染源,就是板材,尤其是人造板所含的脲醛胶。市场上几乎90%的复合地板、密度板等建材,都使用了脲醛胶。人们在装修房屋时,都无法避免。
③如果空间相对密闭,甲醛的挥发时间会非常漫长。早在十几年前,有关专家就研究指出,人造板等装修材料中含有的甲醛,释放时间在3—15年左右,那是一个何等漫长的挥发时间啊。
④甲醛浓度过高,会引起人体不适。当空气中甲醛浓度超过___1___毫克/立方米时,人会感到眼睛受刺激、咽喉疼痛;如果在甲醛浓度超过___2___PPM的空气中停留几分钟,人会泪流不止。如果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甚至致癌,可见甲醛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是极大的。1995年,甲醛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而到了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在公告中明确将甲醛上升为一级致癌物。
⑤面对人们身边的隐形杀手——甲醛,国家应该制定新标准,把含有脲醛胶的建材,从百姓家中清除出去,用无甲醛添加的新材料替代,最终才能从源头上消除其危害。
【小题1】【小题2】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这是一篇____________说明文,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小题4】阅读选文,依据示意图,在横线处填写相关内容。
①:简介甲醛危害大。
②:污染范围广
结构  ②—④:谈“醛”色变的原因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小题6】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作文(共1题)

9.
根据材料作文

下面的三棵树,哪一棵树最能触动你的心灵?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第一棵树:长在乱石堆,树根粗大有力,深深扎进石缝里。没有肥沃的土壤,却一个劲儿向上长,枝繁叶茂。

第二棵树:长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树冠很大,撑起一大片绿荫。烈日下,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

第三棵树:长在公园里,歪斜难看。从来无人理睬,却快活地生长,树枝在风中欢快地舞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