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龙固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2539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

1.综合题(共1题)

1.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清扫学校的植物园时,发现墙角潮湿的废旧花盆下面有许多鼠妇,他们拿起花盆时,鼠妇会迅速爬走。据此,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实验装置、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潮湿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潮湿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 
(4)作为对照组的是实验装置中的______环境。
(5)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______。
(6)对实验重复5次的原因是:______。
(7)根据以上的数据并计算出它们的_______值。
(8)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9)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这些鼠妇?______。

2.单选题(共20题)

2.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杯子B.布娃娃C.蜗牛D.水
3.
下列有关生物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4.
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
为了解潍县萝卜各个品系以及栽培现状,某研究小组先后到各萝卜主产区,考察种植环境、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走访相关人员。其主要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测量法
6.
如表为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光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案,有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并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你认为下列修改建议错误的是
放置黄粉虫的位置
黄粉虫的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30只
明亮
1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30只
阴暗
28℃
适宜
 
A.左右两侧的黄粉虫的数量要相同
B.左右两侧都要在阴暗的环境中
C.左右两侧的湿度要相同
D.左右两侧的温度都应保持在28℃左右
7.
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光B.温度C.水D.空气
8.
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则它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9.
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的是(   )
A.螳螂捕蝉 B.许多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C.农田中的小麦和杂草争夺养料 D.蜜蜂采蜜
10.
变色龙的体色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竹节虫酷似竹节,这些都有利于它们保护自己,这体现了()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彻底改变环境D.环境依赖生物
1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春江水暖鸭先知B.葵花朵朵向太阳
C.大树底下好乘凉D.春风又绿江南岸
12.
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 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13.
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  )
A.光和温度B.温度和水分C.水分和光D.土壤和温度
14.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枯叶蝶酷似枯叶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蚯蚓可改良土壤D.大树底下好乘凉
15.
艾伦规律揭示,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在寒冷的地方有变短趋向,这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例如: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赤狐,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大耳狐,这说明(  )
A.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温度能够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6.
骆驼尿液非常少,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改变生物
17.
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18.
以下各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秋天银杏叶由绿变黄
B.水葫芦疯长威胁其他生物生存
C.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
D.针叶林分布在高山海拔较高处
19.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原因是(  )
A.鼻黏膜内的嗅细胞受到了损伤
B.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
C.嗅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传导神经受到了损伤
D.属于人体的过敏反应,应该及时就医
20.
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植物的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的植物不符合的是( )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叶为针刺状  C.具有厚的角质层  D.叶宽大而扁平
21.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干湿计测量了裸地、草地和茂盛的灌木丛中的湿度,经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
A.在早上,草地湿度最大,灌丛次之,裸地最小
B.在中午,裸地、草地、灌丛的湿度没有明显差异
C.在晚上,灌丛湿度最大,裸地次之,草地最小
D.同一时间,灌丛湿度最大,草地次之,裸地最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