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6题)
2.
2011年,科学家在火星上首次发现有流动水的痕迹,并推测“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以下有一条概述,可作为支持该推出的理论证据。请找出(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B.生物能进行呼吸 |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6.
如表为小明在探究“蚂蚁食性”的实验设计,但不完善,对其修改不正确的是( )
位置(同一培养皿) | 蚂蚁 | 所加的食物 | 光线 |
培养皿的一端 | 10只 | 少许面粉 | 明亮 |
培养皿的另一端 | 5只 | 少许白糖 | 阴暗 |
A.培养皿的两端的蚂蚁数量应该相同,10只以上 |
B.培养皿的两端的光线明暗程度必须一样 |
C.培养皿两端放入的蚂蚁的大小和生活力可不一样 |
D.面粉和白糖的量应该相等 |
7.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
B.都具有排出身体内产生废物的器官 |
C.生物的生活都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从而获取营养物质 |
D.生物的生活都必须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环境适应生物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环境适应生物
15.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和大气层 |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生活的范围 |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
D.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
16.
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甲示分解者 |
B.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C.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 |
D.图中的丙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
17.
某大型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昆→虫→小鸟→蛇 |
B.图中的6种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有可能被水稻重新利用 |
C.田鼠和昆虫储存的能量之和大于水稻储存的能量 |
D.小鸟与蜘蛛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
18.
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的稳定 |
B.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維持动态的相对的平衡 |
C.生态平衡一般依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多样性有关 |
D.生态平衡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維持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
19.
某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能量沿着乙一甲一丁一丙递减 |
B.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丙 |
C.乙是食物链中的分解者 |
D.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丙→丁→甲→乙 |
21.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
B.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
C.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
D.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真菌 |
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
B.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就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
C.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D.草原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最强 |
26.
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实验法的是( )
A.使用望远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 |
B.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 |
C.通过和黑猩猩交朋友来观察研究其行为 |
D.利用特定的装置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 |
2.多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6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