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252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9/15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gèn)  元(xūn)   溅(bèng)   气冲牛(dǒu)
B.气(fēn)  热(zhì)    字(tiě) 鲜为人知(xiǎn)
C.佩(qīn)  咳(sào)    赘(léi) 忧心忡(chōng)
D.育(pǔ)  抖(chàn)    俯(kàn)   深痛绝(wù)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深霄 斑澜 烦琐 姗姗来迟B.烦躁 服侍 闲暇 诲人不倦
C.陡峭 契约 猥锁 大庭广众D.取缔 譬如 粗拙 语无轮次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贝多芬,在追梦的路上,双耳失聪,但他这个名字,却流芳百世,妇孺皆知。
B.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发展下去。
C.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D.在"辉煌共和国"读书活动中,我市涌现了500 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4.
下面短语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报纸杂志  调查研究  热爱祖国B.它的声音  默默生长  完全相信
C.更加坚强  心情舒畅  出现故障D.打扫房间  清理干净  放松下来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等都挽不住游人。
B.请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C.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D.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和许多共青团员争先恐后地上台演讲。
B.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C.实验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D.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三倍。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C.《阿长与〈山海经〉》出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朝花夕拾》。
D.《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

2.诗歌鉴赏(共1题)

8.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小题1】下面哪一项诗句不是描写春天的?(    )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小题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A.
【小题3】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9.
(二)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②谈笑有鸿儒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从全文看,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10.
(三)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先自度其足         ②反归取之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小题3】从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11.
(四)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紫藤萝瀑布》
【小题1】下面这句话写景好在什么地方?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小题2】第一段详写过去的紫藤萝的衰颓零落有什么作用?
【小题3】“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12.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季羡林

①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⑤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

⑥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luán,切成块的肉),不也是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本文节选自《季羡林谈师友》略有改动)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三件事
A.
【小题2】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地道”是什么意思?
【小题3】老舍先生的大事很多,季老为什么全写了些“芝麻绿豆的小事”?
【小题4】品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其中加点部分说说其表达效果。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的老舍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3.
综合性学习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
(1)匠心独运的商店招牌,她就象一道靓丽的风景,挽留着顾客前行的脚步。学校门口要开一家书店,请你帮忙拟出一个合适的店名,并简要说明这样取名的理由。
(2)为了丰富德城文化内涵,增强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我们需要加强宣传德州的名优特产或风景名胜,如德州扒鸡、黄河涯大西瓜、德州黑陶、苏禄王墓、董子文化街、减河湿地、京杭大运河风景区等。请选择其中一种,拟写一则语言简练、新颖别致、易读易记的广告词。
(3)请写出与下面两副对联有关的人物。
A.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
B.忆昔日无畏,看静夜,探死水;惜英雄逝去,闻呼喊,燃红烛。 ( )

6.作文(共1题)

14.
作文题目:我和   换身份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补全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人名、班级、校名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