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52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9/7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于(chán) 蓬(gāo) 猎(shòu) 龙吟凤(huì)
B.笑(chī) 钉(mǎo) 喻(pì)  相形见(chū)
C.朴(chún) 尺(zhǐ) 和(xù)  美味佳(yáo)
D.据(jié) 荠(bí) 家(péi) 即物起(xìng)
2.
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红装素裹    油嘴滑舌    合辙押韵    引经据典
B.一代天骄    八面玲珑    莫衷一是    众目睽睽
C.左右逢原    言行相顾    目空一切    颤颤巍巍
D.断章取义    逢场作戏    悠游自在    沧海桑田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
B.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C.明白过后便想,天津卫九河下梢,人情练达,生意场上,心灵嘴巧。
D.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止思想的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B.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
C.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
D.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班同学听取并讨论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B.自古以来,临沂人才辈出,左宝贵的故乡就是平邑县人。
C.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D.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小题1】“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谈谈你对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理解。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范仲淹)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柳宗元)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2)薄暮冥冥 (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 )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不以物喜 (《岳阳楼记》范仲淹)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柳宗元)
C.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柳宗元)D.夫不能以游堕事(《满井游记》袁宏道)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4】两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分别表现了湖水、潭水的什么特点?描写角度有何不同?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往事回忆:二房坝·外公·蘸水碟
黄德彰
岷江的流向没有改变。从石板溪到叉鱼寺,水流正东。江南是我的故乡塘坝,江北一道小溪,叫石马河。溯溪而上,行五六里,丘陵间一片田原,茂竹半掩农舍,便是我的外婆家了,地名二房坝。
二房坝是我儿时寒暑假必去的所在。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一人是拄手杖的。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和我是不干活的。我是客人,又小,只管玩耍。
外公则天天拄着手杖,到两里路外的观音寺吃茶。观音寺是平安乡的首府,总共不到30户人家,街道上稍宽的地方设有茶桌。这个只有二三千人的小乡,一乡的头面人物,大抵坐在茶桌周围的竹椅上。
外公当然是很有面子的人物:全乡只有两户人家的子弟在外面读大学,他一人便供给了全乡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他曾对我说过,供舅舅上学,他花费了16石谷子。一个10亩田产的地主家庭,要供成一个大学生,其艰难可想而知。
他要让儿子也感受这种艰难。假期回家,舅舅不能享有外公和我的特权,他必须劳动。临开学了,须得卖米以筹学费,舅舅得与佃户张世华一道,将稻谷加工成大米。把谷子从谷仓放出来,一担担挑到擂房里去擂了,用风簸风它,吹去稻壳。再挑到半里之遥的长瓦房,那儿有个碾房,碾去米糠,使糙米变成精米。再挑回来,去米糠,过筛,去掉碎米。每道工序,张世华干,舅舅一样地干。
这时该卖米了,佃农挑一担,地主少爷也挑一担,一担担挑上街去。谷仓渐空,学费才足。舅舅已深知这些钱来之不易(纵然那稻谷已从佃农那儿剥削过来,是现成的),可以离家赴校了。
舅舅是修农学的。先上县农中,继而就读省高农,毕业后,到灌县林场工作了两年才考上了金陵大学,上这所大学也是外公的命令。毕业后就业于台北。
正在这时,外婆病逝了。外婆病笃之际,外公叮嘱我的母亲千万不要告诉舅舅,希望儿子不为母病所累,在外继续发展。但我母亲还是给舅舅写了信,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母亲写信,舅舅还乡,都是违背外公意愿的事。但子女此种行为却是父亲教育的结果,陈氏家风使然。陈氏祖先,自湖北麻城入川,垦殖于二房坝以来,外公已是第七代了,代代相传,恪守孝道。
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要求子孙缅怀并继承先辈的美德。外公事母至孝。他年轻时往往外出谋事,每离家,总先去乡场卖肉的所在,给屠户打个招呼:每逢赶集便给家里送肉,让老母常有肉食,待他归来一并结账付款。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
母亲是外公的女儿,外公的孝行也在她这里流芳。
年事渐高,外公已不再外出谋生,每年总得有几个月住在我家。吃饭的时候,外公面前有一个碟子,专属于他。那碟子很小,孔乙己叉开五指即可罩住的那种,人们吃豆花时用它盛蘸水,而在外公面前则是母亲特备的精肴,比如猪油白糖蒸蜂蛹之类。
我和弟弟的眼睛,不免馋住那个小碟,老人也总是给外孙的碗里拈上一枚。眼见那碟子里已是“多乎哉,不多也”,而我们却还希望着,又害怕母亲责备的眼神,而外公又给我们各拈一枚。时至今日,难禁内疚: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选文有删改)
【小题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外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题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②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小题3】文中说:“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联系全文想想,外公的言行是否矛盾?为什么?

5.名著阅读(共1题)

9.
填空题
(1)《海底两万里》作者是   (人名)主要讲述 潜艇的故事。这只潜艇最后的结局是    
(2)《红楼梦》“香菱学诗”中香菱拜  (人名)为师。《红楼梦》中所说的“金玉良缘”的象征是 (人名)的“金锁”和的  (人名)“通灵宝玉”。
(3)《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 (国名)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人名)。

6.其他(共1题)

10.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多彩。请仿照例句,在传统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使仿写的两个句子与例句组成排比句。(注意节日的先后顺序)
例句: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