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学校2017届九年级6月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52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9/6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清秀旖旎的西湖风光令国内外游人流连忘返。
B.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新颖的航空模型。
C.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做好主要道路风光带绿化工作,使城市品位得到极大地提升。
B.在物质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青少年依然要发扬和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C.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我校校刊开通了“古诗新解”、“新诗园地”等小栏目。
D.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3.
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是菲利浦夫妇,因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B.京剧脸谱中,红脸代表着忠勇,蓝脸代表草莽英雄。
C.“破阵子”、“南乡子”、“朝天子”、“卜算子”等,都是宋词常用的词牌。
D.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地热能有望成为雾霾治理新配方》一文,回答小题。
地热能有望成为雾霾治理新配方
①人类社会追求的两大主题,一个是健康,一个是能源。当健康和能源这两个主题发生冲突时,比如雾霾当道的眼下,我们的出路又在哪儿呢?答案是地热。
②地热资源是来自地球内心的奉献,地心温度可以达到5000~6000摄氏度,能量巨大。与化石能源不同,地热能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物,也不会带来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效应;与太阳能和风能不同,地热资源是一个连续稳定的能源,它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都存在;除此之外,它在地下储层当中,像电池一样储集热能量,这个特点是在能源利用中有待发挥的优势。
③河北省的雄县已经实现了可持续的地热供暖,开采井、回灌井的设计有效解决了可持续供能的问题,开采井(红色的)出来的热水送到供热站经过换热以后,被加热的自来水送到各家各户,降温后的地热水——地热尾水再从冷水井(蓝色的井)回灌下去,实现循环往复的利用。雄县有30万人口,井有70口左右,约1500米的深井,温度在60~70摄氏度,每年冬天90%以上的人口享受了地热供暖。这个地热供暖是清洁的,整个城市几乎没有烟囱。
④程度发育好的热储,勘探开发利用的远景非常好,潜力巨大。初步估算,全国岩溶热储的能量潜力相当于我国目前年能耗的100倍以上。如果把它们的分布与雾霾分布图对比可以发现,吻合度非常高,所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以有效替代燃煤,缓解雾霾。
(选自《中国科学报》,作者庞忠和,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说明了用地热资源替代化石能源,从而缓解雾霾。
B.本文的说明语言属于生动说明。
C.第②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地热资源能量巨大。
D.从说明顺序看,本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小题2】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小题3】第③中,加点的“约”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小题4】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包括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区域)。在环境保护方面,请你给新区建设提出三条建议。
5.
阅读《美德就是我们的“日用品”》一文,回答小题。
美德就是我们的“日用品”
①前不久,一位朋友遭遇尴尬事:骑完共享单车后,她忘记关锁结账,等再次使用时,才发现已被他人“免费”骑了900多分钟。“一开一合”的举手之劳,却在有意无意间被忽略和遗忘。自共享单车问世以来,关于“国民素质照妖镜”的讨论便不绝于耳,在诸多怪现象中,这位朋友的遭遇可能算不得奇葩。我们关心的是,简单的善行缺位背后,关乎美德修炼的课题。
②或许有人会追问,关锁事小,有必要小题大做,牵扯上美德吗?中国自古有诚信知报、见利思义、仁爱孝悌等十大传统美德,法国教育家斯蓬维尔把正义、宽容、感激等概括为人类的美德,这些品质如灿烂星空,听起来有些高高在上,很多人也因此认为美德二字离己甚远。
③实则不然,佩利说过:“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古今中外的美德内涵或许不尽相同,但大多都指向“日常的德行”。看见腿脚不便的老人,路过的警察“临时”执勤,护送老人通过路口;听到救护车的警报声,私家车主们在上班早高峰的高架桥上,主动让出一条生命通道……当“世风日下”的感叹频频出现,这些温情的瞬间触及了人们内心的柔软,也让我们相信,美德从来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是散落于生活的各处细节中、闪耀在每个普通人身上的“日用品”。
④要真正理解美德的内涵,需要从意识到行为的过渡与统一。笃信美德的“至高无上”,美德的概念才能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认识到美德的“弥足珍贵”,邂逅美德才会让人们倍加珍惜。但发于心,还需践于行,留意举手投足、日常点滴,才能留住美德、拓展它的疆域。
⑤世界瞬息万变、理念愈发多元,然而美德不会贬值,对美德的追求也不会停滞。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望向美德的方向,那么朝之迈开脚步,便是接下来最好的选择。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王璇,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议论文结构来看,本文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
B.在提出正面论点并进行论述之外,本文还有驳论的成分。
C.文章开头是以朋友的一件小事说起,引出论题。
D.本文在强调美德重要性的同时,更强调用行动来实践美德。
【小题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表述上有怎样的特点?[来源:Z#xx#k.Com]
【小题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小题4】除了文中提到的美德外,请再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美德?

3.名著阅读(共1题)

6.
(题文)名著题
经典名著,总是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从所给名著中任选一部,写出其中让你难忘的一句或一段话,并写出你的阅读感悟。
《繁星·春水》  《水浒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培根随笔》
所选作品:
难忘句段:
阅读感悟:   

4.作文(共1题)

7.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会有那么一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
浩如烟海的文学名著是书,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书,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是书,摇曳多姿的日常生活也是书……
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字数在600字以上。

5.(共1题)

8.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节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之五:《袁家渴记》)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
四时备  俱:     冬夏常然   蔚: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
【小题3】同样是表现“山川之美”,在景物描写方面,(甲)(乙)两文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题4】(甲)(乙)两文在写景之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