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51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9/12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逞辩(chěng)   舴艋( zhé ) 憎恶(zēng) 味同嚼蜡(jué)
B.粗犷(guǎng) 押解( jiè )  掺杂(cān)  怏怏不乐(yàng)
C.发帖(tiě)    字帖( tiè)   服帖(tié)   一帖(tiě)中药
D.氛围( fēn)  拘泥( nì )  慰藉(jiè)   荷枪实弹(hè)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哂笑   嬉闹   螺旋桨   别出新裁   呕心沥血
B.商酌   腻烦   撑门面   趋之若鹜   甘拜下风
C.震撼   蜂拥   紧箍咒   挖心搜胆   通宵达旦
D.吹嘘   掂量   黄粱梦   殚精竭虑   以逸待劳
3.
下列汉字的结构及笔顺规则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连”“闪”都是半包围结构,它们的第一笔都不是点。
B.“脊”字的上部是“兆”字的变形体,所以,它的笔顺书写规则和“兆”字是相同的。
C.“郓”字共八画,第六画是提,“臼”字是独体字,第三画是横。
D.“母”“冉”“毋”这三个字都是独体字, 它们的最后一笔都是横。
4.
将相关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积极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形成共识。这样的价值观,清晰 出文明社会的美好蓝图,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 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A.建设  描绘  发扬  借鉴B.培育  勾勒  发扬  吸收
C.建设  描绘  继承  借鉴D.培养  勾勒  继承  吸收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三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县形成。
C.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根本在于探索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和新型的城镇化道路是关键。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腰鼓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B.乔海在静乐县的山沟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 (陶瓷灯具)。
C.恩施华硒的市场上,到处都摆着水果,香蕉啊、苹果啊、西瓜啊、火龙果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儿。
D.“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它们让我们领略到了爱到深处的言之切切、情到深处的低沉婉转、悲到痛处的肝肠寸断。
①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情感共鸣、流行歌词的灵感来源,
②具有很强的民间基础。
③更重要的是诗词里有天地、有历史、有社会、有故事、有人生、有情怀
④它不仅是书本里的知识,
A.②③①④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

2.诗歌鉴赏(共1题)

8.
(四)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襄水曲:在汉水的转弯处。②此处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隐者不说,嘲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
【小题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简析“乡泪客中尽”一句中,“尽”字的意蕴。
【小题3】全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浅谈人工影响天气
①人类是智慧的、大胆的,一直都想对这些自然现象做出一定的干预与控制。
②人工影响天气,过去被称为人工控制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③17世纪末,中国清代的《广阳杂记》就载有:“夏五、六月间,常有暴风起,黄云自山来,必有冰雹,土人见黄云起,则鸣金鼓,以枪炮向之施放,即散去。”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土炮防雹的生动描述。可以看到,我国劳动人民从很早以前就有了想人为干预天气使之有益于人类的想法和实践,但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落后,这些实践以失败告终。
④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人工影响天气真正诞生是在20世纪40年代。
⑤1946年,美国科学家I·朗缪尔等根据冰晶在降水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人工产生冰晶影响冷云降水的设想。他的助手V·J·谢弗和B·冯内古特,发现将干冰碎粒和碘化银烟粒引入充满过冷水滴的云室里,能够产生大量的冰晶。同年11月,谢弗进行了第一次对自然云层的人工催化试验,他用飞机将3磅干冰碎块投入云顶温度为-20℃的过冷层状云中,5分钟后,云下出现了降雪。此试验结果引起广泛的重视,推动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的迅速发展。
⑥人口影响天气的科技手段有很多,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下大家耳熟能详的两种,即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这两种人工影响天气的科技手段主要是通过“影响云”。
⑦影响云?没错!首先,我们来看看人工增雨。想象你的头顶有一朵云,这朵云正在下雨。我们用一个足够大的容器接住这些雨水,直到雨停。那么,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容器中的这些雨水量就等于这朵云中所含水的总量呢?别急着回答。我先举一个例子,把一块干海绵浸入水中,拿出湿海绵,举到一定高度,用较小的力气挤压海绵,海绵中会有水滴落下。那么,试问,这些落下的水滴的总量是否就等于海绵中的含水量呢?显然不是!而我们头顶的那朵云就像是这块海绵,因此,上面所说的容器中的雨水量远远小于云中的含水量。这个时候,我们想让更多的水下来,对于海绵,我们只需挤压的力气更大一些;而对于那朵云,催化剂就可以大展身手了。我们用车载火箭弹或者飞机向云中发射或播撒催化剂,改变云中的化学反应,就像用更大的力气来挤压海绵一样,更多的雨水就会降落下来。这就是人工增雨,常用的催化剂是干冰和碘化银。
⑧与人工增雨类似,人工防雹的一般方法也是利用催化剂影响冰雹生长条件,冰雹的生长就像滚雪球一样。滚雪球的过程是小雪球不断被雪粘附最终变成大雪球;冰雹生长的过程则是小冰粒不断被水粘附并冻结最终变成大冰雹。这些巨大的冰雹从云中掉落,到达地面,会破坏庄稼,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对农业、交通等的危害。充足的水分供应是灾害性大冰雹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人工防雹的着手点就是切断或减少冰雹生长过程中的水分供应,为了避免和减轻冰雹带来的灾害,气象工作者用火箭弹等气象仪器将催化剂打入云中,使云中水汽迅速变成冰晶,这样一来,云中冰雹的胚胎就没有足够的水分供应使它长大,因而就不会有灾害性冰雹降落,达到了人工防雹的目的。
⑨人工影响天气给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都带来了非常显著的好处。人类自古以来“呼风唤雨”的梦想已经不是天方夜谭。未来,气象部门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使之在保护农业生产、缓解水资源短缺、防灾减灾、保护生态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选自中国科普博览网,有删改。作者刘圣楠)
【小题1】结合全文回答,文中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
【小题2】第③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小题3】第⑤段中划波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4】作者在介绍大家熟知的两种人工影响天气活动时,采用了什么结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4.作文(共1题)

10.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1)命题作文:翻过那座山
(2)情境作文
围绕下列四个情境要素,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手  我  疼痛  温暖

5.(共1题)

11.
(三)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月色入    户
竹柏影也  盖
午、未、申三时 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 工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3】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三处)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小题4】(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小题5】(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