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中考化学专项练习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4932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8

1.计算题(共1题)

1.
如下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前
35.6
反应后
34.8
 
(l)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结果精确到0. 1 g,下同)。
(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简答题(共2题)

2.
实验室里可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Zn + H2SO4 = ZnSO4 + H2
某实验需要氢气2.24L。
(1)求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2)某兴趣小组用的是从废旧电池中得到的含杂质10%的锌皮制取氢气。现有这种废锌皮15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最多得到氢气多少g?
3.
实验室用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若31.6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可制得多少氧气?同时得到多少克二氧化锰?

3.单选题(共5题)

4.
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水结冰前后质量不变
B. 1升芝麻和1升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升
C. 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
D. 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和与分解了的水的质量相等
5.
实验证明M在空气中燃烧有水生成。仅根据此结果,对其成分推测正确的是()
A. M是氢气 B. M是甲烷
C. M含有氢元素 D. M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6.
在4P + 5O2点燃2P2O5的反应中,P、O2、P2O5的质量比为()
A. 4:5:2     B. 7:4 :11
C. 31:32:142 D. 124:160:284
7.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A. 原子数目 B. 元素种类 C. 原子种类 D. 分子种类
8.
如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4:1:3B.3:1:2C.4:1:2D.3:1:3

4.选择题(共10题)

9.与人体体温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10.与人体体温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11.与人体体温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12.与人体体温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13.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卡片模拟体内血糖调节机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卡片名称

卡片颜色

卡片数量

卡片内容

糖卡

红色

15

正面写“每1L血液中的0.1g葡萄糖”背面写“糖原”

胰岛素卡

白色

2

上面写“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卡

蓝色

2

上面写“胰高血糖素”

14.下列关于生长素生理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15.下列关于生长素生理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16.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免疫系统疾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17.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免疫系统疾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18.随着人类对免疫系统认识的深入,免疫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5.填空题(共2题)

19.
在天平两端各放等质量的两个锥形瓶(瓶口用单孔塞和导管连接起来,气球中装有等质量的大理石),如图所示。左盘锥形瓶中盛有M克水,右盘锥形瓶中盛有M 克稀盐酸,天平平衡。

(1)实验开始时,将气球中的大理石倒入锥形瓶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     ,天平的指针 (填“偏左”、 “偏右”或“在标尺中央”,下同)。
(2)待上述实验的反应完成后,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天平的指针 ;原因是
(提示:大理石与水不反应,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HCl =CaCl2+ H2O + CO2↑)
20.
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微观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一个B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3)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图中字母)。
(4)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