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曦月(xī) 经纶(lún) 纤云(qiān) 轩邈(miǎo) |
B.十仞(rèn) 沿溯(shù) 藻荇(xìng) 驱犊(dú) |
C.燕然(yān) 横柯(kē) 素湍(tuān) 缥碧(piǎo) |
D.戾天(lì) 飞漱(shù) 萋萋(qī) 千转(zhuǎn) |
2.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冷的树)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A.夕日欲颓(坠落) 鸢飞戾天者(叫)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
B.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 从流飘荡(跟、随)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良多趣味(甚,很) 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
D.四时俱备(都) |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
B.《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宁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昧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
2.字词书写- (共1题)
5.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屏( )息 敛( )声 眼花缭( )乱 荻港( )
溃退() 歼灭( ) 锐不可当( )
绝 yăn ( )沿sù( ) 属( )引
着( )陆 凛( )冽 默契( ) 殚( )精竭虑
镌( )刻 桅( )杆 xián( )熟 浩h àn( )
屏( )息 敛( )声 眼花缭( )乱 荻港( )
溃退() 歼灭( ) 锐不可当( )
绝 yăn ( )沿sù( ) 属( )引
着( )陆 凛( )冽 默契( ) 殚( )精竭虑
镌( )刻 桅( )杆 xián( )熟 浩h àn( )
3.诗歌鉴赏- (共1题)
6.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小题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颈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小题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5】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 ② 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
【小题6】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7】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小题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颈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小题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 ② 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
【小题6】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7】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四)、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完成题目。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 (2)沿溯阻绝___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小题3】作者笔下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 (2)沿溯阻绝___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小题3】作者笔下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8.
(题文)“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小题1】(小题1)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小题2)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小题3】(小题3)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
【小题4】(小题4)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小题1】(小题1)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小题2)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小题3】(小题3)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
【小题4】(小题4)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 |
B.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C.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
D.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
9.
(三)、
(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小题1】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 ”一词和两个“ ”字,行文很严谨。
【小题2】从句(4)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这种感情是( )
【小题3】句(5)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小题4】前几句中与句(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应是哪句?
【小题5】句(6)、(7)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小题1】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 ”一词和两个“ ”字,行文很严谨。
【小题2】从句(4)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这种感情是( )
A.藐视敌人的豪情 | B.胜利的自豪感 |
C.必胜的信念 | D.对敌人的嘲讽 |
【小题4】前几句中与句(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应是哪句?
【小题5】句(6)、(7)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