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下图是鲁教版八年级教材中常见的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上述四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对比这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你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好多相同之处,请写出四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通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从该反应中我们能够获取很多信息,请你任写三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试写出上述四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 |
C._________________; | D.__________________。 |
(2)对比这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你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好多相同之处,请写出四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通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从该反应中我们能够获取很多信息,请你任写三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我县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并取样。样品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其中含有二氧化硅等杂质)。下面是同学们的实验探究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目的)测定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实验过程)准确称量12g大理石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80mL盐酸(HCl),立即将烧杯放到电子秤上称量。每分钟记录一次数据(提示:反应结束后盐酸有剩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称量的质量包括烧杯)。相关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数据处理)
(1)表中有一个称量数据是不合理的,该数据的测定时间是第 分钟。
(2)整个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3)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目的)测定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实验过程)准确称量12g大理石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80mL盐酸(HCl),立即将烧杯放到电子秤上称量。每分钟记录一次数据(提示:反应结束后盐酸有剩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称量的质量包括烧杯)。相关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质量/g | 152.0 | 150.0 | 148.5 | 148.0 | 147.6 | 150.0 | 147.6 | 147.6 | 147.6 |
(数据处理)
(1)表中有一个称量数据是不合理的,该数据的测定时间是第 分钟。
(2)整个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3)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单选题- (共12题)
3.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乃至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精确的研究化学反应。最早传播和文字记载并使人们普遍接受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家是
A. 拉瓦锡 B. 波义耳 C. 汤姆森 D. 卢瑟福
A. 拉瓦锡 B. 波义耳 C. 汤姆森 D. 卢瑟福
4.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它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以及改造和创造分子。若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C6H12O6),则不需要的原子是
A.碳原子 | B.氧原子 | C.氮原子 | D.氢原子 |
5.
小敏同学的化学复习笔记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B. 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D.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只要有气体生成就必须注明“↑”符号
A. 化学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B. 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D.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只要有气体生成就必须注明“↑”符号
6.
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 20℃,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 20℃,1g镁在1g氧气充分燃烧后,生成氧化镁2g
C. 20℃,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 20℃,1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结合生成2个水分子
A. 20℃,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 20℃,1g镁在1g氧气充分燃烧后,生成氧化镁2g
C. 20℃,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 20℃,1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结合生成2个水分子
7.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关于该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燃烧前后蜡烛的质量没有改变
B.蜡烛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C.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氧气的质量之和
D.燃烧前蜡烛的质量与消耗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之和
A.燃烧前后蜡烛的质量没有改变
B.蜡烛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C.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氧气的质量之和
D.燃烧前蜡烛的质量与消耗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之和
8.
化学中存在有很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B.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代数和与负价的代数和相等
C. 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相等
D.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电子数相等
A.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B.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代数和与负价的代数和相等
C. 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相等
D.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电子数相等
10.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 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分解产物也相同
B.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C. 因为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因为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该变化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A. 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分解产物也相同
B.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C. 因为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因为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该变化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3.
右图是教材中电解水装置图。下面是四位同学对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B. 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
C. 2个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2个氢气和1个氧气
D. 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A.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B. 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
C. 2个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2个氢气和1个氧气
D. 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4.填空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