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花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47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4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莱芜九龙大峡谷全长20多公里,谷内怪石嶙峋,溪水潺潺;两边奇峰突兀,层峦叠翠,真可谓巧夺天工。
B.据笔者观察,近年来我省小型剧目的创作一直比较活跃,涌现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C.摩拜单车一推出,便受到人们的欢迎,其始作俑者胡玮炜受邀登上了央视《朗读者》的舞台。
D.5月19日,在第七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来临之际,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心积虑让家庭医生走进百姓家门。
2.
选出下列短语在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山川大地  ②声音响亮  ③经济特区  ④渐渐消散
⑤顾全大局  ⑥雄伟壮丽  ⑦结构坚固  ⑧竞选州长。
A.①③/②⑥⑦/④⑤⑧
B.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C.①③⑥/②⑦/④⑧/⑤
D.①⑥/②④⑦/③⑤/⑧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为了防止流感不再传播,市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落实防控措施。
C.经过董卿主持《中国诗词大会》,使人重拾古典文学之美,越发重视传统的传承。
D.教育内容能否被接受,常常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题文)(2017届中考山东莱芜卷)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
清  宋琬
塞鸿犹未到芜城①,载酒登临雨乍晴。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上方钟磬疏林满,十里笙歌画舫明。
空负黄花羞短鬓,寒衣三浣客心惊。
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
A.首联写塞外鸿雁尚未到扬州,天气乍雨初晴,作者与友人登高饮酒,共度重阳佳节。
B.“山色”一联对仗工整,既写出了山色的变化,又写出了时序的变迁。
C.颈联虚实结合,作者听着悠扬的钟声,忆起昔日扬州的繁华,如今繁华不再,让人伤怀。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象沉郁,写出了作者年华已逝、窘迫潦倒的生活状况,表达了悲凉愁苦的感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 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 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 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特: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遣 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i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闻: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
B.出: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游: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着相乐
D.环: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山也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语段(一)是怎样从岑冕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小题4】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一)做着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岭
①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②“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③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
④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凌。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
⑤陪伴你的,有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隐隐颤栗的棘条,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⑥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矗”和“伊始”,乃富有动感、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充满了新的热力。
⑦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重视的一幅杰作。
⑧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
⑨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
⑩“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⑪透过那桔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⑫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⑬仔细想想,或许确实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凌晨——睡眼惺松,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地背着包,拖着灌铅的腿,被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向出站口。踏上站前广场的那一刹,一束极细的腥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游来,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但这个闪念并没有打动你,你丝毫不关心它……
⑭或许还有其他的机会,比如登泰山、游五岳什么的:蹲在人山人海中,蜷在租来的军大衣里,无聊而焦急地看夜光表,熬上一宿。终于,当人群开始骚动,在巨大的欢呼声中,大幕拉开,期待由久的演出开始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混乱、嘈杂、拥挤不堪中进行的。越过无数的后脑勺和下巴,你终于看到了。和预期一模一样。你会突然惊醒:这是早就被设计好了的,美是美,但就是感觉不对劲儿。
⑮而更多的人.或许连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他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那光线永远照不到他们,照不见那身体和灵魂。
⑯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先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的,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站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⑰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生命清晨了。
(有删改)
【小题1】文章以一封信开头,请分析其作用。
【小题2】第⑤段想象丰富,用词新颖别致,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小题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2)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小题4】“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这句话应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为什么?
【小题5】如果你去看日出,会有什么不同于作者的启示?

5.名著阅读(共1题)

7.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
(1)范进参加乡试考试中了举人,如果他想考上进士,最后得参加______(哪一层级的考试)
(2)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传》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位英雄有关。
(3)宋代钱易在《南部新书》中有句:“岁三月望日,宰相过东省看牡丹。”文中的“望日”指的是(哪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8.
请以“寻找平凡”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②要有真情实感;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