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悼念(diào) 窒息(zhì ) 要塞(sài) 锐不可当(dàng) |
B.歼灭(jiān) 佃农( tián ) 嫉妒(jí ) 鬈发(juán) |
C.锃亮(zèng) 禁锢(gù) 畸形(qí) 深恶痛疾(wù) |
D.尴尬(ɡān) 盎然(àng) 诘责(jié ) 炽热(chì)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我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百思不得其解,在老师点拨下,我的思路豁然开朗,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
B.老王在公园里边喝茶边哼着小曲,一副怡然自乐的样子 |
C.前段时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某部大片,今天在我市首映却无人问津,各大影院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
D.小张望着刚刚从下水道里干活出来的环卫工人,热情的赞美道:“你们环卫工人真是出淤泥而不染啊.”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
B.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
C.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 |
D.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武汉的空气更加清新。 |
5.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郦道元,北魏人,其著作《水经注》被誉为“山水散文的集锦,神话传说的荟萃,名胜古迹的导游图,风土民情的采访录”。 |
B.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本学期我们学过他写的《与朱元思书》 。 |
C.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D.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边的习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⑴月色入户 ⑵念无与为乐者
⑶遂至承天寺 ⑷但少闲人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文章结尾“闲人”二字,深刻凝炼。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对“闲人”二字含义的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⑴月色入户 ⑵念无与为乐者
⑶遂至承天寺 ⑷但少闲人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值冬初,寒意森森,“解衣欲睡”,看到月光,便“欣然”起行。“欣然”二字,写透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之情。 |
B.“念”字写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作者也许在想: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不至辜负如此良夜呢? |
C.作者写月色,不着一“月”字,只通过巧妙设喻,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