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2421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0

1.单选题(共10题)

1.
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
A.水与生石灰反应B.水的元素组成C.水的分子结构D.水的浮力
2.
在以下我国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冶炼金属B.大米酿酒
C.用麻织布D.钻木取火
3.
在双氧水制氧气的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液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与反应后液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反应中消耗的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就等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D. 反应前液体的质量减去反应后液体的质量就等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4.
关于化学反应C+O2CO2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碳发生了氧化反应
B. 碳与纯氧发生反应,会发出明亮的白光
C. 每1 mol碳和1 mol氧气点燃后反应生成1 mol二氧化碳
D. 每1 g碳和1 g氧气反应生成2 g二氧化碳
5.
化学上把H2O、CO2、SO3归为一类物质,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物质是
A.NH3B.Na2SO3C.CaOD.O3
6.
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O2—两个氧原子 B. 3H—3个氢元素 C. 2N2—2个氮分子 D. Zn—正二价的硫
7.
关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形成的单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为固态B.在空气中含量也最多
C.可用作燃料D.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8.
下列物质对应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SO4B.氧化铝:Al2O3C.氢氧化钙:CaOHD.氯化亚铁:FeCl3
9.
空气质量日益受到关注,以下物质中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氮
10.
运用下列方法或试剂区分各组物质,难以达到目的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空气和氧气B.看颜色—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C.燃着的木条—二氧化碳和氮气D.二氧化锰—水和双氧水

2.填空题(共4题)

11.
右图是一个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分别代表氢原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① 反应后还应再填入一个以下哪种微粒(17
A.
B.
C.
D.
 
② 该反应过程中共涉及到(18种物质。
③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
12.
在氮气、二氧化碳、氧气、氦气、氢气五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① 性质很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或飞艇:  (1
② 常温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 
③ 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3)  
13.
2013年8月,第十二届全运会主火炬在辽宁省沈阳市奥体中心体育场被点燃,熊熊圣火见证了中国健儿在本次全运会上的精彩表现。
① 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丙烷由(7种元素组成,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8,1 mol丙烷中约含有 (9)    个碳原子。
② 历史上人们尝试使用过很多物质作为火炬中的燃料,例如硫。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0,燃烧时产生(11色火焰,但硫不适合做火炬燃料,原因是 (12)  
14.
右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套气体发生装置

① 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  (1)  ,如将B装置中仪器b如果换成分液漏斗的目的是 (2)
②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在图中选择适合的发生装置是 (4) (填装置编号“A”或“B”)。
③ 小明在实验中误把CuO当做了MnO2使用,结果发现CuO也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为了验证CuO是否能作为KClO3受热分解的催化剂,他反复称重了反应前后CuO的质量,他的目的是为了证明 (5) ,但小华却认为这还不能证明CuO能做该反应的催化剂,请你说明小华的理由是  (6)
④ 实验室用双氧水分解也可以制取氧气,相比用氯酸钾制氧气,这种方法的优点有哪些:
(7)   。如要制取3.2g氧气,需要分解多少mol的过氧化氢?(通过方程式计算)

⑤ 氧气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是利用了氧气  (9)  的性质。如果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证明集满的方法是 (10)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