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五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42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2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溃退(kuì)   咆哮(páo)   滞(zì)留 翘首(qiào)
B.宠溺(nì)    黝(yǒu)黑   侏儒(rú) 不辍(chuò)
C.锃(zēng)亮  镌刻(juàn)   教诲(huì)   诘责(jié)
D.骤雨(zòu)   畸形(jī) 妯娌(zhóu)  燥热(zào)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杳无消息   深恶痛疾   妇儒皆知   抑扬顿挫
B.正襟危坐   锲而不舍   寻人启示   锋芒毕露
C.诚惶诚恐   藏污纳垢   绵里藏针   冥思遐想
D.和颜悦色   油光可签   精疲力尽   殚精竭虑
3.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然而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击溃及歼灭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封锁江阴要塞,控制长江。
B.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使他获得巨额收入。
C.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全校教职工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D.列夫·托尔斯泰不仅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第一流的文学巨匠,还是俄国批评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4.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画面上的几个人:朱德、彭德怀、陈毅,都是中国的开国元勋。
B.奶奶一大早在门外喊:“怎么还不起床啊?小祖宗。”
C.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D.《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      
A.有哪一条大坝能凝聚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见证如此壮观的崇高?有哪一条江河积淀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项工程能写满如此伟大的传奇?
B.有哪一条江河积淀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条大坝能凝聚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见证如此壮观的崇高?有哪一项工程能写满如此伟大的传奇?
C.有哪一项工程能写满如此伟大的传奇?有哪一条江河积淀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条大坝能凝聚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见证如此壮观的崇高?
D.有哪一条大坝能凝聚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条江河积淀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项工程能写满如此伟大的传奇?有哪一座建筑能见证如此壮观的崇高?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是南朝宋陶弘景晚年写给谢中书的一纸短札。本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B.“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记录了他对家人、朋友、师长的真挚情感,这里有迷信却善良的长妈妈、严谨且正直的藤野先生……
C.《记承天诗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D.《与朱元思书》是吴均的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书是一种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以下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小题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小题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以下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绝:  (______) ②或王命急宣。 或:(______)
③不以疾也。 疾:(______)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疾也  能以径寸之木B.属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春冬之时 乃记之而去D.或王命急宣   而或长烟一空
【小题4】[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小题5】[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以下小题。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②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套因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第二碳足迹。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为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③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斤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④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⑤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它的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水稻生产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而每千克氧化亚氮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
⑦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会危度环境,但我们却不可能因噎废食,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费源和资金。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冯云 有删改)。
【小题1】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小题2】“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
【小题3】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下列说法与“低碳生活”无关的一项是(   )
A.低碳生活指的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
B.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
C.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
D.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
【小题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
B.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C.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
D.女性消费化妆品的碳足迹仅属于第一碳足迹。

5.作文(共1题)

10.
写作
题目:最令我   的一个人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考生本人的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