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泸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240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7

1.选择题(共4题)

1.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静谧(mì)    热忱(chén)    殉职(xùn)   拈轻怕重(niān)
B.鄙薄(bì)    派遣(qiǎn)    泯灭(mǐn)   见异思迁(qiān)
C.纯粹(cuì)   休憩(qì) 埋怨(mái)   否极泰来(pǐ)
D.惬意(xiè)   狭隘(ài) 抨击(pēng)  振聋发聩(kuì)
2.
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惭愧 困惑不解 搓捻 不可名状
B.迁徒 繁花似锦 觅食 疲倦不堪
C.企盼 美不胜收 截然 花团锦族
D.繁衍 恍然大悟 绽开 风云凸变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幅漫画对某些政府部门里遇事推诿、漠不关心百姓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入木三分。
B.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C.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优越的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D.面对几年的同窗好友,你怎么能那样麻木不仁呢?
4.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⑤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A.③⑤①④②B.③①⑤④②C.④③⑤①②D.④②③⑤①

2.诗歌鉴赏(共1题)

5.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小题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小题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划出一处停顿)
到 亭 上 有 两 人 铺 毡 对 坐 一 童 子 烧 酒 炉 正 沸。(划出三处停顿)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是日更定矣。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之,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小题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相与步于中庭。
B.坐潭上
C.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小题6】游记大多较简。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此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 ”乙文着重“痴”,你如何理解这“闲”与“痴”?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与父亲抬担子
王清铭
①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做“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酸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②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这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
③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了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痛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④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眼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倾。背部的肌肉有点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都会长起皱褶。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场院,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身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嘴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
⑤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就如这脚下的路,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
【小题1】阅读全文,分析字体加粗的三句“我能行”各表现了说话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2】品析下列句子
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
【小题3】第④段从哪几方面表现出父亲已经年迈苍老?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包含哪些意思。
【小题5】这篇文章用细节描述的方法两次写父亲的背影,“我”是在什么时候观察到的?“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8.
阅读《猫》节选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提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茏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小题1】加点句子中“我”为什么认为咬死芙蓉鸟的“一定是猫”?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猫“畏罪潜逃”了②“我”不喜欢这只猫③猫常对着鸟笼凝望④“我”看见了猫嘴里好像在吃着鸟腿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小题2】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B.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
C.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D.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
【小题3】对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征。
B.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C.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
D.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小题4】对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B.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C.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D.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下面是一份有关饲养宠物的调查表,请仔细阅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养宠物狗比率
12%
8.2%
7.5%
养宠物猫比率
3.1%
4.3%
5.4%
 
(1)从上面的图表中,你得出什么结论?请用一句话简洁地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要通过实地采访探究其中的原因,面对一位采访对象,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采访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10.
请以“校园友爱二三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不得抄袭、套作。④用规范汉字书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