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康平县山东屯乡九年一贯制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35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2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荤菜(hūn)    镌刻(juān) 眺望(tiào) 崭露头角(zhǎn)
B.一泻千里(xiè) 拈轻怕重(niān) 吮吸(shǔn) 刻尽职守(kè)
C.俶尔(chù)    怡然(yí) 狼藉(jí)   毳衣(cuì)
D.对峙(chì)    岑寂(cén) 承载(zǎi)  雾淞(sōng)
2.
下列语法知识表述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因为这个孩子吃得很香,所以他的妈妈欣慰地笑了。
A.这个句子中,“这个孩子”,“他的妈妈”,是偏正短语。
B.“吃得很香”是述补短语,“得”是助词。
C.“欣慰地笑”是偏正短语,“笑”是形容词。
D.“因为……所以”是并联词语,属于连词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①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
②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③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
④而且化“抽象”为“具体”
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柳宗元、苏轼被归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B.孟浩然的主要成就是山水诗,而与他同时代的陆游则更擅长军旅诗。
C.《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张岱。
D.杜甫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写出了许多同情劳动人民的诗篇。
5.
对下列名著内容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是车厂厂主刘四的女儿,她用嫁妆给祥子买了一辆二手洋车。
B.《朝花惜拾》中的《五猖会》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与隔膜。
C.《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美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D.简爱的父亲生前是个穷牧师,出身富有的母亲违背了朋友们的意愿嫁给了他。

2.诗歌鉴赏(共1题)

6.
古诗词赏析。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渔家傲》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写的是秋天到了,西北边塞地区的风景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衡阳地方的大雁飞走了,周围边塞的各种声音联同军中的号角一起响起。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情形,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借东汉大将“窦宪追匈奴”的典故,表现了战士们的报国激情。
D.“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他们思乡忧国的情怀。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不敢老的父亲
①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
②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③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
④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⑤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⑥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回想当年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
⑦父亲病了,是脑出血。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他是在鞋摊前病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而叶脉上却隐约刻写着“我还年轻”的字样,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是啊,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
看见我,父亲想要坐起来,并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怕我老了,你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可我还是老了……”
⑨原来,这么些年,父亲一直在用行动和语言激励自己、强逼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状态,好给我挣足够多的钱,给我足够多的帮助,给我足够多的爱,也给我足够多的从容与坦然,让我不因有一个年迈的父亲而自卑自怜!
⑩而我,居然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小题1】本文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分析其好处。
【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哪些事表现了父亲不敢老?(写出三件即可)
【小题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回想当年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
【小题4】赏析选文第⑦断画线句子。
【小题5】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6】选文第⑩段中的“泪”有什么含义?
8.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初识凝结水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寥寥八字便勾勒出一个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时空背景,从而引出后面脍炙人口的诗句来。文人墨客喜用“露”托物寄情,因其纯洁无暇,便有了“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因其稍纵即逝,便有“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因其恰得时宜,便有“清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露其实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实质是凝结水的一种。所谓凝结水是指当物体表面温度低于周围大气中水蒸气形成露珠时候的温度时,大气中汽态水在物体表面凝结形成的水源。其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随口对着玻璃哈气而形成的小水珠,大到清晨数平方公里植被叶片茎干上形成的露珠,都有凝结水的身影。
(3)这看似简单的气态和液态的转换,在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环境中却有着很广的应用。
(4)人类生产生活中利用蒸汽凝结水进行火力发电、原油分离等活动,凝结水的应用最大程度的回收了系统的热能,从而节能降耗,创造经济效益。科研中也常用到蒸发凝结水进行科学化验。农业生产中常常利用农作物凝结水量小、附着表面时间长的特点采用傍晚喷洒农药、寒露季节采摘油茶等。
(5)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凝结水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凝结水不但对积累的大气降尘有巩固作用,而且附着在土壤表层补充水分和减少了土壤的蒸发损失,在岩石土层中能促进岩石的风化作用,加剧半干旱地区喀什特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植被而言,已有的研究表明凝结水可以通过湿润植物的叶表帮助克服干旱胁迫、提高光合强度。降低植物蒸腾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水分亏缺等方式的作用,维持植物生长、有机物合成与代谢从而促使植物正常生长。干旱雨水资源短缺,露水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均超过降水,露水便成为重要的水资源和湿度来源,所以不少学者认为露水是干旱区域植物生存的主要水资源或者是植物生长唯一的液态水资源,足见其重要性。
(6)当然,凝结水也具有负面效应,比如南方地区“梅雨”季节房屋地面的返潮现象、凝结水过量和持续时长也容易影响植株花粉传播,其残留水体也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导致植株患病等。
(7)凝结水犹如一个谜团,古人阅其表将之比作天上来水,寓之情赋予其丰富的情感;而今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正扒开它那萦绕的迷雾,凝结水相关研究也正从自然学科方向逐步拓展到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和酸沉降等热点领域之中。在全球化水资源短缺的今天,如果这类水资源能合理利用起来,那么也将为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保护的提供一个重要水资源利用途径。
【小题1】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
【小题2】选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3】选文第(2)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选文(3)、(4)、(5)段不可以调换,为什么?
【小题5】体会第(7)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凝结水相关研究也正从自然学科方向逐步拓展到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和酸沉降等热点领域之中。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孟母三迁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孟母为了让孩子有良好的熏陶,多次迁居,最后搬到了学堂旁,琅琅读书声伴随着孩子成长。由此,孟子成为一代圣贤。
(二)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
(三)家庭文化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健康的家庭文化可以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请运用一种修辞,为康平的“家庭文化”主题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

5.作文(共1题)

10.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题目: 因你而

(2)在城市,在乡村,在纵横交错的路上,总有一些路标为你指明方向;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在书中,在电视里,在网上……在人生的路上,总有一些人、事、物为你在迷惘中指明前景,懈怠时注满动力,他们也是路标。请以“路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

(1)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字数600字以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中心明确,字迹工整、清晰。

(3)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4)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6.(共1题)

11.
阅读(甲)(乙)选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夕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月色入________ (2)竹柏影也________
(3)午、未、申三时________ (4)其实湖光染翠之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3】为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
其 实 湖 光 染 翠 之 工 山 岚 设 色 之 妙 皆 在 朝 日 始 出
【小题4】(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1)甲: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