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化学教材 “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1)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2)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哪个好?
(3)催化剂的质量是否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产生影响?
(实验探究)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___;B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
(2)实验②、③证明:氧化铁的 ______ 和 _____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设计④的目的是_________ ,若实验④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 。
(4)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利用压强传感器测不同质量二氧化锰对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影响。在8mL3%的双氧水中分别加入了0.08g,0.12g,0.24gMnO2.测得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曲线如下右图所示(曲线的斜率表征催化反应的速率)。请观察图,回答问题:

(Ⅰ)根据图1可发现:该实验条件下,30s内催化分解8mL浓度为3%的双氧水,MnO2的最小用量为___克。
(Ⅱ)根据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用量越多,双氧水分解越快;
b.反应容器的气密性,对实验所测数据的精确度有影响;
c.称量的二氧化锰质量的精确度对实验装置中最终的压强大小没有影响。
(提出问题)(1)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2)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哪个好?
(3)催化剂的质量是否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产生影响?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分别量取5 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的现象: |
②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 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
③将实验②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 g。 | |
④分别量取5 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 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 |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___;B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
(2)实验②、③证明:氧化铁的 ______ 和 _____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设计④的目的是_________ ,若实验④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 。
(4)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利用压强传感器测不同质量二氧化锰对双氧水分解快慢的影响。在8mL3%的双氧水中分别加入了0.08g,0.12g,0.24gMnO2.测得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曲线如下右图所示(曲线的斜率表征催化反应的速率)。请观察图,回答问题:

(Ⅰ)根据图1可发现:该实验条件下,30s内催化分解8mL浓度为3%的双氧水,MnO2的最小用量为___克。
(Ⅱ)根据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用量越多,双氧水分解越快;
b.反应容器的气密性,对实验所测数据的精确度有影响;
c.称量的二氧化锰质量的精确度对实验装置中最终的压强大小没有影响。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加热到2.5分钟时是否完全反应?___(填“是”或“否”)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
(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精确到0.1%)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加热到2.5分钟时是否完全反应?___(填“是”或“否”)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
(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精确到0.1%)
3.简答题- (共1题)
3.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________;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有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现象;在反应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化学反应都是________反应。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在实验操作、生成物的种类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其中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时_____,丙中生成物的化学符号是______,丙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
(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________;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有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现象;在反应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化学反应都是________反应。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在实验操作、生成物的种类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其中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时_____,丙中生成物的化学符号是______,丙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
(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4.单选题- (共11题)
5.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参与反应的乙、丙质量比为3︰17
C.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D. 参与反应的甲、丙质量比为7︰10

A. 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参与反应的乙、丙质量比为3︰17
C.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D. 参与反应的甲、丙质量比为7︰10
6.
金属单质M与非金属单质硫发生如下反应为2M + S
M2S。甲、乙二组学生在实验室分别进行该实验,加入的M和硫的质量各不相同。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64 B. 56 C. 39 D. 23

| M的质量/ | S的质量/ g | M2S的质量/ g |
甲 | 6.0 | 2.5 | 7.5 |
乙 | 7.0 | 1.5 | 7.5 |
A. 64 B. 56 C. 39 D. 23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它们的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
B.凡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
C.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一种单质 |
D.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
8.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B.如图,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
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有差异,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9.
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不相符的是( )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
B.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流动 |
C.甘蔗甜,苦瓜苦――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质量小 |
11.
钼是稀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钼离子质子数为42 | B.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 |
C.钼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3.94 | D.钼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
12.
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B.一个分子中含76个碳原子 |
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 | D.一个分子中含23个氧分子 |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应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
C.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发明亮的蓝色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
D.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以及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结束后,反应容器中的剩余物都为混合物。 |
14.
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大于6mL | B.小于6mL | C.等于6mL | D.以上都不对 |
5.选择题- (共1题)
6.实验题- (共1题)
16.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因为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所以可选用______装置收集氧气(填序号);选用这套装置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操作顺序是______.
(2)用装置B制取气体时,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4)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NO)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但是少量的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不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够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实验室用铜片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取NO.制取NO可选用图中的装置______(填序号),收集一瓶较纯的NO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从气体性质的角度收集NO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

(1)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因为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所以可选用______装置收集氧气(填序号);选用这套装置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操作顺序是______.
(2)用装置B制取气体时,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4)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NO)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但是少量的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不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够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实验室用铜片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取NO.制取NO可选用图中的装置______(填序号),收集一瓶较纯的NO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从气体性质的角度收集NO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