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5题)
4.
已知化学方程式2X+5O2
4CO2+2H2O,下列对X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X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 一定能确定X的化学式
C. X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 X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A. X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 一定能确定X的化学式
C. X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 X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7.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种原子的质量对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6605×10-26Kg)的比值,若以一个氧原子实际质量的1/16做标准,下列各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①相对原子质量 ②原子的实际质量 ③化学式量
①相对原子质量 ②原子的实际质量 ③化学式量
A.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无法判断 |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 1g氧气和1g臭氧中含有不同的原子个数
C. 1mol水分子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
D. 1mol任何物质都约含有
个分子
A.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 1g氧气和1g臭氧中含有不同的原子个数
C. 1mol水分子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
D. 1mol任何物质都约含有

2.填空题- (共3题)
16.
通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
③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
④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_______,氧化物________(任写一种);
⑤化学药品是五颜六色的,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氯酸钾________,液氧________。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
③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
④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_______,氧化物________(任写一种);
⑤化学药品是五颜六色的,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氯酸钾________,液氧________。
17.
酒精的化学式为C2H6O,常用作燃料、制酒等。它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酒精的摩尔质量是______,4.6g酒精是______mol,其中约含有_____个碳原子。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18.
要得到某种物质,应当从富含这种物质的地方去寻找。
①工业制氧气的原料是空气,空气的氧元素主要以_______(填“化合态”或“游离态”)存在
②空气中各组分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先将空气加压降温到-200℃,空气变成液态,此时仍为气态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然后略微升温,先逸出氮气,剩余物质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①工业制氧气的原料是空气,空气的氧元素主要以_______(填“化合态”或“游离态”)存在
②空气中各组分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组分 | 氮气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氦气 | 氖气 |
沸点(℃) | -195.8 | -183.0 | -78.5 | -268.9 | -246.0 |
先将空气加压降温到-200℃,空气变成液态,此时仍为气态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然后略微升温,先逸出氮气,剩余物质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实验题- (共2题)
19.
甲同学为验证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1)将集气瓶的体积分为五等分,并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
(2)将弹簧夹夹在___________(填“乳胶管”或“玻璃管”),点燃燃烧匙内,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待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此时瓶内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_。
(4)乙同学也设计了图2实验装置来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用足量硫粉代替红磷,为使实验成功,需事先在集气瓶中加入足量的A溶液,则A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1)将集气瓶的体积分为五等分,并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
(2)将弹簧夹夹在___________(填“乳胶管”或“玻璃管”),点燃燃烧匙内,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待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此时瓶内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_。
(4)乙同学也设计了图2实验装置来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用足量硫粉代替红磷,为使实验成功,需事先在集气瓶中加入足量的A溶液,则A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0.
研究小组准备用多种方法制备氧气。

(方法一)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搭建如图实验装置,写出编号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前,先在锥形瓶中加入____________,在分液漏斗中加入3%左右的过氧化氢溶液。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使反应平稳进行,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是因为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实验完毕后,若未将导管移出水槽,水_____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倒吸入锥形瓶。
(方法二)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
小资料:高锰酸钾(KMnO4)加热分解也能产生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K2MnO4)和二氧化锰,且锰酸钾常温下呈固态。
甲同学只加热2.45g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a摩尔氧气,试计算a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计算);乙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KMnO4)当作二氧化锰放入2.45g氯酸钾内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摩尔。实验过程中,甲、乙两同学中产生氧气速率较快的是____________(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一)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搭建如图实验装置,写出编号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前,先在锥形瓶中加入____________,在分液漏斗中加入3%左右的过氧化氢溶液。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使反应平稳进行,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是因为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实验完毕后,若未将导管移出水槽,水_____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倒吸入锥形瓶。
(方法二)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
小资料:高锰酸钾(KMnO4)加热分解也能产生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K2MnO4)和二氧化锰,且锰酸钾常温下呈固态。
甲同学只加热2.45g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a摩尔氧气,试计算a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计算);乙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KMnO4)当作二氧化锰放入2.45g氯酸钾内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摩尔。实验过程中,甲、乙两同学中产生氧气速率较快的是____________(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