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市2017——2018学年春期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33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9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禁锢(gù)   真谛(dì) 气量(liáng) 即物起兴(xìng)
B.缄默(jiān) 干涸(hé) 酷肖(xiào) 缊袍敝衣(yùn)
C.挑衅(xìn) 咫尺(zhǐ) 虐待(nüè) 长吁短叹(yū)
D.迸射(bèng) 狩猎(shǒu) 污秽(huì) 觥筹交错(gōng)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名思义   囊莹映雪 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B.粗制滥造   人情练达 不容质疑 正襟危坐
C.合辙押韵   众目睽睽 孤苦伶仃 苍海桑田
D.藏污纳垢   相形见绌 光大门楣 黯然失色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中医在国外大受追捧,但在国内,关于中医的疗效,大家却莫衷一是。
B.清朝末年,龚自珍已经预感危机,屡屡揭露时弊,而统治者却被天朝心态笼罩着,不以为意。
C.别看她小小年纪,却一点不怯场,她镇定地走上演讲台,盛气凌人地一开口,震惊全场。
D.汉语读物可以进行析读、意读、诵读、美读、智读,读来抑扬顿挫,具有独特的优势。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雨了,郊游是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  ——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静影沉璧、峰峦如聚、衔觞赋诗、水皆缥碧  ——这几个短语类型是一样的。
C.目前,我们学了文学家鲁迅的不少文章,其中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的散文就有《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D.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写当地节日风俗,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讲述民间艺人轶事,萧乾的《吆喝》描绘街头商贩的吆喝,这些课文组成了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
5.
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对比)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拟人)
D.托尔斯泰的目光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夸张)
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和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B.《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四大名著一般是指这四部章回体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三国演义》、罗贯中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
D.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西班牙画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目的是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2.诗歌鉴赏(共1题)

7.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小题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在你头脑里所展现的景象。
【小题2】说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意思及它表达的感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xiè)《游江》  
【注】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小题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B.佁然不动(佁然:突然)
C.心窃乐之(乐:以……为乐)D.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醉翁之意不在酒
B.全石以为底 山峦为晴雪所洗
C.从竹缝中向外而窥 或置酒而招之
D.有二小儿戏于沙上 骈死于槽枥之间
【小题3】【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B.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C.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D.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小题4】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9.
疯狂的麦蚜
刘汉斌
麦蚜太小,通体与夏日的麦子一色。麦蚜生性慵懒,喜潮湿、阴暗、怕光,仿佛它们知道自己就不是光明正大干事的虫子,所以蚜虫多聚集在麦子的叶片背面繁衍生息,黏黏糊糊,拒绝阳光。
若不仔细看,是看不出麦子上生了麦蚜的。有经验的农人教我看蚂蚁。蚂蚁往复奔忙的麦子上,一定聚集了不少的麦蚜。喜欢蚜虫分泌的黏液是蚂蚁的天性,它们就是一群嗜甜如命的疯子。蚜虫分泌的黏液里糖分含量高,蚂蚁见了甜食就走不动路。于是,黝黑的蚂蚁亮晃晃地趴在麦子上,就等于将麦蚜在叶片下的隐秘勾当公布于众。
麦蚜的嘴细如丝,却又锋利无比,它轻轻一扎,就把嘴扎进麦子肥嫩的叶肉里。它只吸浆汁,把原本麦子由根系输送给果穗的营养液,轻而易举地截留了。这是一群聚集在麦子生命隘口且贪婪无比的蟊虫,它们利用整整一个夏日,把嘴扎进麦子的叶肉中,榨取汁液,过着荒淫无度的日子,这还不够,它们竭尽全力繁殖后代,并将尝到一点甜头就走不动路的蚂蚁勾引来,为它们清理垃圾。蚂蚁们乐此不疲地往返于麦秆子粗的路上,忙碌无比。整个夏日,麦蚜和蚂蚁各自怀着鬼胎,将一株株麦子折磨得死去活来。
你去看,田土肥沃,水分充足,而麦子在应该青葱的夏日里泛白打蔫,果穗生得扭扭捏捏,单薄而又瘦小。黑乎乎的蚂蚁在麦子上乱爬,麦蚜家族四代同堂,凭借庞杂的家族成员,飞扬跋扈且目无麦子地榨取麦子的汁液,它们都优雅地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随手翻开一片麦叶的背面,麦蚜就像是一种绿色的虱子,熙来攘往地聚集在一起。频繁蠕动的是成虫,而晶莹剔透且一动不动的是虫卵。眼前的情景使人顿感浑身发痒。我小时候,虱子和卵就是如同这般寄生在我的身上。对待这类令人作呕的寄生虫,母亲有绝招,用开水烫衣服,烫一次,就会消停一些日子。衣服不怕开水,大不了缩缩水,还能凑合穿。可是麦子的叶子毕竟不是衣服,开水会要了麦子的命。
这时候,农药顺应了我痛恨这种昆虫的心境。我痛恨农药,更痛恨这种贪婪无度的昆虫,可是我爱麦子啊。我如果这时候不用农药来灭杀,蚜虫们就会从麦子那里克扣了我的口粮。
面对麦子,我承认自己比麦蚜高尚不到哪里去,我们都以麦子为生,只不过是我早已动了杀念,而它们只盯着麦叶子大的幸福浑然不觉而已。夏日的麦蚜不仅遮蔽在麦叶子的背面,而且也被蒙在鼓里,它们像慵懒的落寞贵族那样,对即将来临的灭顶之灾毫无防备。
麦蚜横行的仲夏,蚊子也伺机藏匿在麦子中间,它们对麦子绿色的汁液不感兴趣,而专盯着那些在麦田里转悠的人或动物。它们会在你伸出手接触到麦子的过程中将你的血液吸走。吸一点血倒也无妨,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它留在肌肤上的瘙痒和肿痛。
麦子灌浆期,也是田间杂草灌浆的好时期,我每天要做的是趁杂草尚未成熟将它们拔掉。我能忍受夏日的溽热,却无法忍受蚊子狂轰滥炸的袭击。
两种昆虫实在令我忍无可忍,只需要一种药,就会解决我和麦子共同遇到的麻烦。
(选自《朔方》2017年第1期)
【小题1】细读第三自然段,简要概括麦蚜的“疯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小题2】请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整个夏日,麦蚜和蚂蚁各自怀着鬼胎,将一株株麦子折磨得死去活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麦蚜家族四代同堂,凭借庞杂的家族成员,飞扬跋扈且目无麦子地榨取麦子的汁液,它们都优雅地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从词语的角度赏析)
【小题3】在你看来,文中的“我”和麦蚜谁更高尚?为什么?
10.
川剧变脸的秘密
川剧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的变脸被称为“国宝、绝活、奇观”,变脸艺人头一扭,手一挥,黑脸、白脸、花脸、红脸、人脸、鬼脸,唰唰唰十几张脸就能变出来。有报道说,变脸艺人最快的速度能达到270分之一秒变出一张脸,或威武正气,或狰狞可怖,或滑稽逗乐,任观者如何凝神定睛也看不出丝毫破绽。田汉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看后说:“川戏关于变脸之类具有特长,不知何故。”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吹脸”只适合于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止。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转》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还有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现在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但是川剧变脸作为国家二级机密,传至国外时也会造成一定的文化流失,若不加以保护,则有可能会像宣纸那样,被日本人注册成为别国的专利。
【小题1】川剧变脸的特点有哪些?请细读全文简要作答。
【小题2】文章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说明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文章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

5.作文(共1题)

11.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1)阅读了《疯狂的麦蚜》,相信你对麦田里的小昆虫们印象深刻。生活中,也有不少的小昆虫与我们为伴,让我们或喜或忧,或爱或恨……请将题目“ 的虫子”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生活中,总会有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品种各异的树;树下,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人遐思,令人回味,令人反省。请以“树下”为题目作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