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231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5

1.选择题(共2题)

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画上的花鸟虫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B.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盐城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新建的高楼鳞次栉比。
C.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D.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姑娘,站在阳光下,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2.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斑马线上之所以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因为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C.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D.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一个人所要做的,就是尽量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部分。

2.字词书写(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sù杀。其实,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lǎng圆满的启示呢?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在秋天这样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啊!
(1)根据拼音写汉字。
(sù)杀    清 (lǎng )
(2)给加点字注音。
萧瑟 愁恼

3.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阴阳割昏晓”一句充分表现出了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内容品析“割”字的表达效果。
【小题2】尾联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请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A.余挐一小舟B.上下一白  
C.客此D.及下船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题4】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5.作文(共1题)

6.
善于奋飞的人天上有路,敢于攀登的人山中有路,勇于远航的人海里有路。鲁迅先生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请以《这才是我的路》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