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2.单选题- (共5题)
8.
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分子,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B.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 |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 D.该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
9.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可防止瓶底炸裂、吸收有害的五氧化二磷 |
B.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 |
C.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
10.
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滁州市南谯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4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市城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
污染指数 | 50以下 | 51~100 | 101~150 | 151~200 | 201~250 | 251~300 | 301以上 |
质量级别 | Ⅰ | Ⅱ | Ⅲ(1) | Ⅲ(2) | Ⅳ(1) | Ⅳ(2) | Ⅴ |
质量状况 | 优 | 良 | 轻微污染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中度重污染 | 重度污染 |
滁州市南谯区的空气污染指数为48,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市城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
A.Ⅰ级 优 | B.Ⅱ级 良 |
C.Ⅲ级 轻度污染 | D.Ⅴ级 重度污染 |
3.填空题- (共2题)
12.
现有①铁丝②硫磺③红磷④镁条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__;⑵常用做烟幕弹的是_______________;
⑶常用做照明弹的是_________________;⑷常放在灯泡中防止钨丝被氧化的是_________;
⑸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_______________。
⑴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__;⑵常用做烟幕弹的是_______________;
⑶常用做照明弹的是_________________;⑷常放在灯泡中防止钨丝被氧化的是_________;
⑸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_______________。
13.
(4分)用“>”、“<”或“=”填空
(1)相同条件下的密度:氧气 空气
(2)产生氧气的温度高低:加热氯酸钾 加热高锰酸钾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为35ml,所量液体实际体积 35ml
(4)氮气的含量:呼出气体 空气
(1)相同条件下的密度:氧气 空气
(2)产生氧气的温度高低:加热氯酸钾 加热高锰酸钾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为35ml,所量液体实际体积 35ml
(4)氮气的含量:呼出气体 空气
4.实验题- (共1题)
14.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分组实验探究。
Ⅰ组:(1)Ⅰ组同学讨论后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___(填序号),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下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
Ⅱ组:Ⅱ组同学发现Ⅰ组实验可能产生实验误差,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下图是Ⅱ组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2)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
(3) 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
(4) 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
Ⅰ组:(1)Ⅰ组同学讨论后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___(填序号),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蜡烛 | B 红磷 | C 铁丝 | D 木炭 |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下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 20 | 21 | 19 | 20 | 22 | 19 |
(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
Ⅱ组:Ⅱ组同学发现Ⅰ组实验可能产生实验误差,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下图是Ⅱ组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15mL | 15mL | 9mL | |
(2)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
(3) 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
(4) 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单选题:(5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